2004年總統大選,連宋配聲勢大漲,民調幾乎一路領先陳呂配。當時為了舉行電視辯論,由公共電視找來了當時的4大報:自由、中時、聯合和台灣日報,並加上澄社代表學者團體。此時的1公1社4報,可以說是後來1公4報(台日換成蘋果日報)加1社(中央社)的原型。

當時的國民黨,質疑主辦單位色彩偏綠,理由是,表面上雖然中時和聯合可以平衡自由和台日,但認為中國時報當時的總編輯黃清龍從自立晚報出身,也是綠的;澄社更是綠的;當時民進黨執政,因此公共電視也是綠的。依其說法,只剩聯合報是友報,其它都是親綠媒體,因此一開始就採取杯葛的做法。

但即便如此,當年總統電視辯論依舊由這個組合進行籌備,辯論過程的公正性也沒多少人質疑。

時序來到2015年,先不論朱立倫為何拒絕最早三立電視的辯論邀約,國民黨主張依慣例接受4報1社主辦,民進黨卻反過來質疑「胡志強目前身兼主辦單位之一媒體集團(旺旺中時)經營者身分,這樣如何說服社會這個主辦團隊能夠公正客觀?!」,同時也批評公共電視約集協調會的過程粗糙,形同按照朱立倫競選總部的節奏在走;並質疑中央社的公正性。

準備贏得總統大位的民進黨質疑現在的主辦單位,和2004年期待贏回執政權的國民黨口吻幾乎一模一樣。

從勝選贏面大的角度來看,兩個政黨換位子換腦袋,可以理解;不希望因為一場辯論壞了整個大局,同時也有故意拖延以待最佳時機出現的策略考量,愈壓縮辯論時間,避免太早交手,較有利領先的一方。當時國民黨就是這樣思考的。

然而,政黨質疑主辦單位的公正性,並不是好辦法,因為媒體雖然各有意識形態,但在公眾矚目的電視辯論上,仍會顧及專業性的表現;舉例而言,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曾接受由台視舉辦的4報媒體主管專訪,當時的主持人,也是現在的三立電視主持人廖筱君。4家媒體中,以聯合報社長項國寧的提問最為犀利而直接,並沒有因為馬英九是「自己人」而手下留情,令人印象深刻。

而且,就算主辦單位推出的提問人不公正、不專業,以柯文哲去年和連勝文的電視辯論為例,提問人是否刻意偏頗那一方,很容易被眾多網友和觀眾給看出來,並發動網路輿論攻勢;結果,柯文哲的機智反應不僅獲得更多掌聲,更獲得全面的同情。除非民進黨認為蔡英文的機智反應,不如朱立倫。

同樣的,朱立倫批評「蔡英文指定三立電視台才要進行電視辯論,是利用技術性干擾的方式指定特定媒體,要求其他候選人配合,這不是一個民主的正途。」這個理由同樣質疑主辦單位的立場,作為單一媒體遭到指控,三立自然會受到一定的聲譽影響。但是朱立倫聞三立而怯場,其實不也是對自己缺乏信心的表現?

台灣從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首次舉辦電視辯論迄今,包括2004以來3次總統選舉電視辯論,其實已經累積許多豐富經驗,媒體主辦單位各有立場且互相制衡的情況下,不致於在公正性上有令人詬病之處。民進黨如果最後還是不接受4報1社1公主辦單位的辯論邀請,最好還是另找一個比較好的理由,以免讓人覺得,操控媒體,和國民黨沒什麼不同。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作者:莊豐嘉(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