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區議會選舉落幕,區議會選舉是香港基層選舉,採取單一席次簡單多數制,香港區分成18區,設置區議會,只有諮詢與建議功能,每1萬7千上下的人口數為一個選區(幾個屋村或幾棟大樓),因為選民登記制與投票率關係,約2千票就有機會當選。類似台北市里長的角色,區議會類似具有「法制」地位的里長聯誼會的功能,可同時兼任區議員與立法會議員。
這屆區議會選舉,在香港人口數超過700萬,而登記選民為312萬人,這次投票人數1,467,229人,投票率47%(上屆41.49%),人數及投票率都創下歷史新高,相較2011區議會選舉也增加5.52%,新登記首投族有26.1%,較去年增加5%。這屆競選席次431名議員,其中有68人自動當選(1人登記無競爭對手,自動當選不需要經過投票,上屆76名)。
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泛民爭取特首普選,2003年50萬人上街對反對23條,讓泛民在區議會選舉拿下189席(48.21%)與建制派203席(51.79%)平分秋色,士氣大振,改變北京經營香港的方式。2007年區議改選泛民降為120席(29.93%)、建制派拿下281席(70.07%),2011泛民更創下新低只有99席(24.26%)建制派309席(75.74)。這屆泛民增加至125席(29.48%)、建制派299席(70.52%),讓區議會選舉泛民與建制派出現三七比,與過去立法會選舉六四黃金比的落差甚大。
這次大選,主要是在雨傘運動之後的第1場選舉,更是明年立法會選舉的前哨戰,區議會議員除了是立法會選舉重要樁腳以外,區議會議員每15席可以推薦一名參選立法會所謂超級議席,這5席超級議席由全香港選民一同票選。
從席次來看,建制派並沒有受到雨傘運動的衝擊,席次變化不大,但是,得票數卻大幅增加10多萬票。泛民選前預期受到雨傘運動後的傘兵參選(參與雨傘運動者參選稱之傘兵)分票會大受影響,從結果論來看,席次因增額席次而增加。傘兵因為小選區且議題侷限社區化,原本預期突破困難,卻意外開出亮眼成績,有8名傘兵空降成功。
這是一場皆大歡喜的選戰,但挑戰才正要開始,建制派除了資源以外,其理念與論述難以吸引年輕人。泛民過去的理念只是爭取普選,如今被習大大否決打臉,在沒有資源下加上理念困局難以突圍。傘兵雖有突破,但無論新的理念革新自治、或民主自決、或是城邦建國等論述猶待檢驗,就實踐面而言,組織與論述分歧、分散,是傘後運動整合的困境。
作者:洪耀南(智慧交易所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