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等關稅延後90天,但將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稅率提高至145%。隨著其政策的《朝令夕改》,全球各大股票價格就劇烈波動。本來想說,他會將智慧型手機排除在高關稅之外,但他又宣布將其納入新的半導體關稅之範圍內。川普反覆無常的行為每天都使全球的經濟陷入混亂。本來,川普要想成功的劇本就有著矛盾,他即使想要重振美國的製造業以彌補美國的弱點,但有一些關鍵因素將會成為「絆腳石」。

一、被川普關稅擺佈的日子......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以後,世界陷入混亂。在川普腦海中的劇本應該是如下的:

首先,對等關稅將重振美國的製造業。政府透過關稅的提高,將促使海外有實力的企業增加對美國的投資,然後再降低關稅並實施各種經濟刺激措施,以振興國內的經濟。透過這樣的作法,他將目標放在: 2026 年秋季的中期選舉中能夠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但美國經濟果真會按照川普的意圖發展嗎?其實,一般的看法大致上認為美國製造業的復甦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能否趕上中期選舉的時機呢?是值得懷疑的。最重要的是,美國人民是否能承受通膨的壓力呢?這是不容樂觀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執政當局致力於打消本國藍領工人的不滿情緒是很自然的。但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川普的政策是否能夠實現這一個目標呢?美國的工資很高,熟練工人也很短缺。川普的關稅如果實施,可能會導致鋼鐵、鋁和其他產品的採購在成本上上揚。至少在短期內,這些因素將對美國公司形成阻力。

可能想到的最糟糕的情況是美國經濟陷入“停滯性通貨膨脹”,換句話說,川普的各項政策除了造成經濟的停滯之外,其通貨膨脹仍會持續。如果是這樣的話,全球經濟將陷入「關稅衰退」的漩渦當中。預計股票、外匯等金融市場將會進一步動盪。

二、 造船業是美國對中國的最大弱點

簡單回顧川普的對等關稅時,新關稅包括《10%的基本關稅》和《追加關稅稅率》。這個追加關稅是根據對《貿易夥伴的關稅稅率、附加價值稅和管制等的非關稅壁壘》加以評估之後而決定的。

透過對等關稅,川普政府將對中國徵收54%的關稅(20%的追加關稅加上34%的對等關稅)。另一方面,美國也將對英國等擁有貿易順差的貿易夥伴也徵收對等關稅。

在宣布對等關稅時,川普宣稱4月2日是「美國產業重生的日子」。他認為,過去50年來全球自由貿易體制被加強的結果,導致了美國製造業的衰退。工人們就喋喋不休地講述他們如何苦於中國、歐洲、日本和韓國的剝削。

美國國內的民調也顯示,「必須利用關稅政策來重振製造業」的觀點在民間是很強烈的。例如,根據哈佛大學等機構的最新調查(3月31日發布),54%的受訪者表示「川普的執政比前總統拜登更好」。對於關稅政策,有51%的受訪者表示“這將使美國從貿易夥伴那裡獲得更有利的條件,從而促進製造業的振興”,這個看法的比率是略高於《將產生相反的效果》的看法(49%)。

正是在這樣的輿論背景之下,川普在4月2日發表了講話,他提出了方針,表示:除了農產品和數位家電之外,還將提高船舶、藥品、半導體等產品的關稅。
川普總統也一直計劃透過稅制的優惠來提高美國的《造船》能力。他所想到的應該是:中國海軍艦艇在南海、台灣附近的海域,甚至在格陵蘭島所面臨的北極海等的海域,進行很活躍的活動。

目前,中美兩國的造船能力差距較大,大約是200:1的差距。中國、日本、韓國和歐洲佔全球造船市場的90%以上。總之,美國在船舶製造業當中是處於非常弱勢的地位。川普大力發展船舶製造業的企圖也是與他振興製造業的目標有所關聯的。

三、美國的製藥和醫療用品行業實際上是嚴重依賴中國

川普政府可能會對韓國和日本的船舶零組件徵收追加關稅,以鼓勵這些在美國進行生產。這對於造船等大型重工業部門來說確實是如此,但美國政府也計劃對半導體等尖端領域實施特定項目的關稅政策。

主要目標可能是半導體和藥品等戰略物資。在半導體方面,川普繼續批評前拜登政府的政策。他指出,儘管補貼導致聯邦債務膨脹,但美國的AI晶片等半導體的生產並沒有增加。

川普在演講中提到,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TSMC)宣布投資2,000億美元。川普說:「台積電因為不想支付關稅,所以他們在美國投資並要在這裡建廠。」

為了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川普將進一步對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到中國加以限制。他可能會考慮對半導體製造所不可欠缺的曝光設備和檢測設備以及日本公司有很高市場占有率的超高純度半導體元件徵收追加關稅。

他也表示:「美國無法生產抗生素的情況是很嚴重的,即使發生戰爭,我們也無力應對。」美國也意識到自己在醫療、製藥的領域有其弱點。因此,美國很有可能加徵關稅,並要求相關的企業與組織在美國境內提供必要的治療藥物。

人們也認為,製藥業的關稅政策是與《對中國的管制和制裁》密切相關的。現在,全球製藥和醫療用品產業是嚴重依賴中國。在2020年的階段,估計約88%的抗菌劑的原料是來自中國。

由於中國政府的產業補貼政策,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低於印度。除了關稅之外,為了防止智慧財產權的外流,美國也極有可能對中國實施制裁。

四、川普振興的方案可能不會順利的理由

正如透過新冠疫情可清楚知悉的,建立在國內能夠籌措半導體、藥品和疫苗的體制以應對緊急情況,對於穩定的經濟安全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對於川普要振興和發展製造業的劇本,我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勞動成本很高的美國,要復興傳統的製造業並非易事。這是因為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從製造業轉向高附加價值的軟體領域。美國將硬體的製造外包給成本較低的中國、韓國和台灣的企業,而加速了水平分工。

因此,美國雖然擁有軟體的人才,但對於材料、製造設備和晶片製造具有專業知識的工程師和熟練工人卻是極其短缺。這種情況也同樣適用於藥品。要確保並培養人才,這說起來是很容易,但實際上卻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半導體的製造需要龐大的設備投資。並不是簡單地說:徵收高額關稅就能鼓勵更多的企業立即在美國建廠、增加生產活動、創造出就業和收入機會。

美國高昂的勞動成本將成為製造業復甦的障礙。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2022年表示,「美國工廠生產的半導體比台灣生產的半導體貴50%,主要是因為勞動成本」。張忠謀透露,赴美建廠的原因是因為「政府的敦促」。

如果川普的對等關稅全面實施,美國鋼鐵、鋁等基礎材料的進口價格將會上漲。此外,全球企業可能會為了因應中美衝突的升級而重組供應鏈,這也將需要花費成本。預計這會反過來會造成美國製造半導體和藥品等產品的成本更加提高。

一些公司和品牌,例如豪華汽車製造商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 ,原為英國公司,現歸印度塔塔集團所有),已經宣布暫停向美國出口。原因被認為是因為川普的貿易政策(包括關稅)的不確定性。

4月11日,中國政府宣布將對美國加徵關稅進行反制。貿易戰愈演愈烈。因此,川普關稅可能會侵蝕自由貿易並擾亂全球經濟,這是供應鏈重組必然會造成的現象。

五、我們應該做什麼

對於我們台灣來說,我們跟美國走的非常近,美國在軍事上與各方面是台灣最重要的盟國,因此,面對這個變局,我們很高興的是中國變成了美國的最大威脅,台灣也因此在經濟上將更加壯大,並且也是台灣擺脫中國的好時機,但是當全世界走上多極化時,美國無法再像過去一樣是獨霸世界的警察國家時,我們就必須注意到美國國內與全世界的變化,找出我們的生存之道。在摸索出新的貿易體制形成之前,自由民主的國家應該彼此去磨合度過這個陣痛期,而儘速去形成新的國際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