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黨緊鑼密鼓的展開罷免綠委的連署行動,「大罷免時代」如今演變成「大搜索時代」,藍營各地方黨部紛紛被以偽造連署等罪嫌送辦,近來更是屢屢出現領「雞鴨飯」的情事。這一連串衝著在野陣營的司法行動,終讓黨主席朱立倫再也忍不住,號召支持者於昨夜聚集在北檢抗議,藉以透過控訴司法不公的舉措,端看藍營是否能從這波大罷免潮中的低迷士氣中走出。
過程中,尤令人意外的是,身為掌管台北市社會秩序的大家長蔣萬安,昨夜亦現身抗議現場,儘管礙於身分只是驟現快閃,但卻在發言中提出「倒閣」、「解散國會」的籲求,呼籲支持者用國會全面改選,對賴清德總統投下不信任票。這項突如其來的舉動,無疑是與黨中央的戰略背道而馳,先前或曾傳出朱有倒閣的念頭,但隨即便由黨中央出面否認,現階段仍是採取「以罷至罷」的策略進行,看不見有任何期欲倒閣的跡象。

那麼,蔣萬安市長昨夜的這番「萬安警報」,是否意味著國民黨內部正浮現出權力的角力戰?朱立倫主席的領導權威正受到黨內山頭的挑戰?以下是個人見解,提供給大家做個參考。

首先啊!扼要的聊聊國民黨的罷免連署,回顧過往,諸如「死亡連署」等情事,不是就曾經出現過麼?擺明就是直接拿黨員名冊繕寫、便宜行事的做法。否則,您想想,國民黨起初對於罷免行動,是何其消極,直到被「34:0」的完封震撼,才開始緩步的跟進反罷。
基本上,一階連署的門檻或許不高,但若要單靠所謂的「公民團體」擺攤收件,幾千張連署書也絕非幾天就能匯集(*自家附近就有罷藍委的行動連署站,每回經過,從沒看過有路人佇足,找人連署真的不簡單)。而藍營迅速的在極短時間內大量送件,動用地方黨部的人員資料暗助連署的可能性極大,至於怎麼個暗助法,是拿名冊依序聯絡支持者前來牽連署書,抑或有高層指示直接用名冊抄寫連署,情節的情重,就有賴司法後續的釐清。
(*基本上,我還是願意相信司法,司法頂多只會「小題大作」,而不太可能「無中生有」,如此大剌剌的搜索羈押,肯定是有甚麼可以被法律拿來質疑的點。當然,司法有否辦藍不辦綠,是不是遇到綠色就「大事化小」,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講完司法,現在回歸到政治面,蔣萬安市長此番「倒閣說」,當然是衝著朱立倫主席而來,畢竟在這波大罷免浪潮中,累積最多仇恨值、被罷掉機會最高的幾席藍委,幾乎都是來自於台北市。換言之,假若罷免噩夢成真,北市立委補選若換成綠營全壘打,對蔣市長2026的連任之路,絕對是一記當頭棒喝。基此,對朱主席「無為而治」的領導風格看不下去,發出不平之鳴、藉以挑戰高層意志,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他的底氣何在?恐怕與未來的黨主席之爭脫不了關係。眼看著國民黨頗有走向頹敗的趨勢,盧秀燕(抑或找代理人)出馬角逐黨主席的呼聲越來越高,而身為地方首長的盧,現階段所欠缺的,就是全國性的場子,只要有機會走出台中,仿效當年阿扁「全省走透透」的輔選模式,非但能為其爭取地方山頭的支持,也有助於累積進攻2028的實力。試想,假若國會改選成真,這些原先可能被罷掉、政治生命恐走到盡頭的民代們,若在盧秀燕高人氣的醍醐灌頂之下重獲新生,到時候投桃報李,也就不在話下了。
畢竟,罷免投票與全國大選截然不同。罷免總存在著針對性,即便是當下全面開展的大罷免時代,其實新聞輿論所熱議的,或也不過就是徐巧芯、羅智強、王鴻薇等聲量高的立委,因著針對性所累積的仇恨值,才讓他們被罷掉的機率極高。相反的,一旦重新全免改選,新聞焦點的分散,將讓勝選的邏輯回歸到傳統的陸戰,比拚的是基層動員實力,那麼,國民黨有賭就未必會輸。

當然,民進黨也不是笨蛋,眼見「大罷免大成宮」在即,如今怎麼可能跟你玩倒閣,所以吳思瑤在第一時間即回應,在野提倒閣早已過了時機。基此,要想實現國會改選,「又」只剩下「藍白合」一途。
基於民眾黨八席都是不分區立委,復以政黨支持度早已大不如前,跟著藍公子玩倒閣,應該是興趣缺缺。然而,合作勢必得祭出誘因,在野當下可以作為談判籌碼的,可不只是2026地方大選,假若國民黨願意承諾在民眾黨擁有明星級候選人的選區,以禮讓、抑或是比拚民調的方式合作,讓白營有機會突破區域立委零席的困境,要談聯手祭出倒閣行動,並非不可能。
畢竟,民眾黨也得審慎思考,勉強握著早已不符支持度的八席度日,三年後一樣是打回原形,甚或還可能提前被執政黨玩死,不如賭一把大的,端看能否從死局中走出活路,重獲新生。

倒閣、解散國會,曾經看似那麼遙不可及,但筆者早在2月中旬的投書「解散國會的選項,並不是沒有可能的!」中,即敘明著其實踐的可能性,如今看來,或許又更接近了些。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