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國情資媒體「情報在線」揭露,中國駐法使館國防武官李鴻飛致函法國國防部,試圖邀請法國軍官赴中國軍事機構受訓,並列出包括解放軍國防大學、陸軍工程大學等27所單位作為培訓地點,然而,法國政府基於國安考量,斷然拒絕此提議,並重申自2018年以來就已停止接受中國軍官入學,以防止敏感資訊外流。
這起事件凸顯了中國藉由「軍事交流」名義進行情報滲透的手法,且顯示疫情後中國對外滲透行動正在全面恢復,從邀請名單的內容可以看出,中國不僅企圖了解外軍的訓練體系,更試圖藉此吸收戰術、裝備維護等領域的技術細節,對於民主國家的國防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法國的警覺與拒絕,對於台灣而言是一項重要啟示,台灣長期處於中國滲透與統戰的前線,不僅在軍事領域,亦包括學術交流、科技合作、城市外交等各個層面。中國以交流為名,實則蒐集資訊、滲透影響,相關案例屢見不鮮,面對這種「灰色地帶作戰」手法,台灣必須持續強化反情報機制與國安意識,避免成為中共滲透行動的突破口。
同時,國際局勢亦顯示,威權國家與民主國家在價值與制度上存在深刻矛盾,從孟宏偉事件到今日的軍事滲透企圖,中共不僅以內部控制壓制 dissent,更積極將滲透手段外溢至國際社會,台灣作為民主體制的一員,應主動與理念相近國家分享反情報經驗,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中共滲透的挑戰。
中國推動「和平交流」表象下隱藏著情報作戰的本質,民主國家唯有保持高度警覺、堅守核心價值,才能避免被滲透、維護國家安全,台灣在國防與安全政策上,應以法國等國的做法為借鏡,持續強化內部防護,確保在灰色地帶衝突中立於不敗之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