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台灣的地方選舉結果出爐,執政黨的國民黨面臨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敗,而日本媒體又是如何報導的呢?我試著比較日本5大報社的相關新聞,在標題和篇幅上分別反映出了各家報社的關注焦點,而在內容上因為著重在「日本人想知道的台灣選舉」,所以和台灣媒體的觀點有些許差異。

日本媒體本身很重視的就是「新聞價值」,並且依此來安排版面。日本報紙的首先是「綜合版」,共有三面來刊登國內外的各種新聞,通常最重要的新聞是放在第一面,次要的就放在第二、三面,接著是依照新聞內容的專業性來區分為政治版、財經版、國際版等,通常關於台灣的報導也是放在國際版。

但是,若是報導台灣選舉的新聞就不一定了,因為根據以往的觀察,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是放在綜合版的第一面,而立法委員選舉則是放在第二、三面,或是國際版,而像這一次的地方選舉在這十年來都是刊登在國際版上。

按照慣例,日本各大報社在準備這一次台灣地方選舉的報導時,應該也都是朝向以國際版的新聞來處理,但是因為選舉結果太過出乎意料,遠比國民黨預期的還更加難堪,堪稱是歷史性的大敗。因此,日本報紙在處理這次的選舉新聞時,打破了以往「地方選舉放在國際版」的規則,紛紛以不同的版面和篇幅的來刊登。

例如《產經新聞》在綜合版第一面,以斗大標題寫著〈台灣地方選舉 執政黨慘敗〉,而《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也分別在第二、三面刊載了相關的選舉報導,新聞標題都是〈台灣統一地方選舉 國民黨慘敗〉。同時《朝日新聞》聚焦在當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身上,以〈改寫兩大政黨的政治版圖〉為題來深入分析:「規模相當於東京都知事選舉的台北市長選舉,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在沒有任何黨派的背景下,遙遙領先24萬票當選了台北市長,為這次的地方選舉帶來相當大的衝擊,這是台北市長改為民選以來,第一次由無黨籍人士當選」。

另外,其他報社也各自在國際版上大幅刊登了這次選舉結果的分析報導,這部分就是考驗每位特派員的敏銳度和觀察力。然而,針對這次的選舉報導,不只是日本,同時包括了歐美的各大媒體,為了展現高度的新聞價值,幾乎傾向將這次的選舉結果與兩岸關係做連結來報導,因為對於國外的讀者來說,比起台灣內部民心丕變的情況,更關心這樣的選舉結果對今後和中國的關係會帶來什麼影響,所以在這次的選舉報導內容上,國際媒體和台灣媒體之間產生很大的落差。

這一次,日本報紙國際版的新聞也都集中在兩岸關係的議題上,一致認為國民黨的挫敗深刻影響到兩岸關係的發展,像是「這無疑將會成為兩岸交流的阻力」(日經新聞)、「這是重新檢討兩岸關係的契機」(產經新聞)、「中國擔憂會影響下屆總統大選」(讀賣新聞)等內容,嚴格地說,這樣的觀點流於表面,缺乏獨特的見解。

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日經新聞》把分析焦點放台灣的內政上,進一步指出了「這次民進黨在地方選舉獲勝,蔡英文主席的功不可沒,是下屆總統大選的有力人選」,這是和其他報紙不同的地方。

而《朝日新聞》則是將報導集中在「第三勢力」的崛起,認為柯文哲的當選意味著「堅持和民進黨有一線之隔的柯氏大獲勝利,象徵著不受任何政黨束縛的台灣新勢力的抬頭」。並且在12月1日《朝日新聞》的國際版「新聞人物」一欄,詳細地介紹柯文哲「給人的印象是大喇喇的性格,也不是那種高親和力的人,幾次的失言風波也讓人記憶猶新,但是他的坦率敢言為他帶來了高度人氣」,而在這次的選舉裡要如何解讀所謂的柯文哲現象,每家報社的態度似乎不盡相同。

但是,在日本的5大報社裡,只有《每日新聞》單純以國際版來報導這次的台灣選舉結果,我也看了12月1日和2日的報紙,以報導篇幅來說,相較於其他報社是最不顯眼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對這次台灣地方選舉的漠不關心,據我理解,《每日新聞》的台北特派員選前寫過不少相關報導。

當新聞稿傳到了東京總公司時,要怎麼處理國外新聞,通常依據當日的版面安排和編輯部門的上司的判斷,就像我在台北當特派員時,寫了好幾則的長篇報導都被大幅刪減後才刊載,讓我恨得牙癢癢,所以《每日新聞》只在國際版有限的篇幅裡報導台灣選舉,我猜測應該是因為公司內部的判斷才會如此。

總言之,這次讓人跌破眼鏡的台灣選舉結果,讓日本的報社改變了以往的報導台灣選舉模式,或許如何思考這次選舉對台日關係等的影響,也是耐人尋味的課題。

作者:野島剛(日本資深媒體人,原朝日新聞駐台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