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被金融債務危機席捲,陷入危機的政府被批評胡亂舉債下所創造的並非經濟成長,而是無限制擴大且虛弱的泡泡,歐美國家被認為是不愛存錢又浪費的地區,而存款率高且外匯存底龐大的亞洲常被視為是歐美國家使用金融資源的對比,其中中國握有龐大的存款、外匯存底以及債券,相較於歐洲空虛的經濟泡沫,中國目前握有龐大的金融權力,一旦中產階級崛起帶動內需市場的蓬勃,十三億人口將創造出驚人的、紮實的經濟實力。
 
因此,當歐洲大量舉債的行為被視為泡沫堆積時,中國舉債所大量開展建設的行為被視為是為將來所做的準備,尤其是中國能夠靠舉債達成雙位數的經濟成長,但即便是二十世紀初歐洲的新興希臘,其大量舉債搞建設,也不過造就百分之四左右的經濟成長,且規模經濟跟中國比起來,顯得渺小。歐洲的舉債被視為危機,但中國的舉債被當作中國的希望。
 
然而,也有不少人跳出來質疑中國過度舉債將造成危機。當西方世界尚未從債務危機驚醒時,「中國製造」大量輸出,歐美國家大量購買,中國舉債搞的建設以及民間舉債興的產業,是有西方國家買單的實質成長,但是當歐美國家因金融危機而降低消費慾望,並緊縮過去寬鬆的放貸條件時,這代表國際上購買「中國製造」的市場正在萎縮。
 
當歐美對「中國製造」的需求萎縮時,中國為何仍能維持高度的成長?原因在於政府持續以擴大公共建設的財政擴張政策來挽救經濟成長,若別人不買「中國製造」或中國人的勞務,那麼北京政府買,買來大興建設,創造出足夠的需求,於是我們到北京、上海等巨型城市,依舊能看到大興土木的榮景,看到絢爛的城市建設,但這若不是透過政府出錢,就是大量舉債下的結果。
 
史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的教授黃亞生提到,中國的中產階級依舊乏力,內需市場並不像外界所想的旺盛,城市的基礎建設供給已經大大地超越需求,例如北京與上海的人口密度是巨型城市中算低的,這表示我們看到的巨型住宅的空屋率不低,大多數的中產階級依舊難以負荷,在黃教授的眼中,這種都市化與現代化的瘋狂其實是種浪費,最終將變成大量的不良債務。
 
這似乎與歐洲債務危機前的狀況有點類似,過度舉債下的成長卻沒人買單,僅有少數投機份子得到好處。目前世界第一的出口國中國依舊有許多市場願意買單,但若未來其他地區趕上來瓜分中個出口市場,且中國的內需市場不足以支撐瘋狂的成長,那麼都市化的絢爛或許也將成為昔日「歐豬五國」(PIIGS)的泡沫,潛在的債務危機也存在於中國;更悲觀的學者則認為中國舉債建設的模式是「自殺式」的政策,債務危機必將爆發,只是「何時」的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