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個席次全數產生,泛民27席、建制派取得43席。泛民在超級區議會得到三席,總席次27席,雖然保住議會三分一議席,不過泛民在地方直選失利,只能取得18席,比上屆少一席,但在功能組別就取得6席,比上屆多兩席。其中民主黨總共6席,比上屆減少兩席;公民黨亦有6席,比上屆增加一席;工黨4席;人民力量3席;另外社民連、街工和新民主同盟各取一席,另外公共專業聯盟有2席功能組別議員。
而建制派則取得43席,其中在地方直選,建制派取得17席,比上屆大幅增加六席。民建聯繼續是議會內第一大黨,合共有13個席,包括在地方直選派出的九張名單全勝;工聯會6席;自由黨5席;新民黨2席;經濟動力有3席功能組別議員。
這次立法會選舉『超級議席』被視為2017特首普選的預習,更在反國民教育運動下,投票率比上一屆提高8%達53%。在天時地利卻因未能人和,造成席次不如預期,其中泛民的老大哥民主黨更是重傷,今後的泛民將百家爭鳴,誰也不怕誰的時代。
民主黨最大外傷,就是同是泛民陣營的人民力量黨,這次選戰中猛攻在政改方案妥協的民主黨,主打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與中聯辦副主任合照打出『偽民主派賣港實錄』,民主黨回批不是人民力量是『人民幣的力量』質疑背後中國的因素,親中媒體或建制派樂見泛民內鬥,互批文章或文宣一定是大公報文匯報頭版。而這次反國民教育運動衝出來投票的中間菁英選民,恰恰被泛民陣營的精英政黨公民黨所吸收,公民黨的當選人票數是平均票數的二倍但卻沒有多分配一席。
其次民主黨的泛民老大哥也是最老牌民主政黨,但檯面上人物老面孔居多而新人少,年輕人紛紛轉進泛民其他政黨,尤其是激進的政黨為主。人才問題可以從何俊任(主席)轉戰超級議席,所留下新界西的地盤,提名李永達陳樹英夫妻檔分二張名單競選,這對夫妻感情分合及多次參選爭議大,雖然陳樹英本身也是區議員身分,但最後導致民主黨在此區席次盡失。
基層組織方面,建制派基層經營遠遠超越泛民,在2011年的區議會議員選舉,就敲響警鐘,民建聯成長21席,而泛民派七名老將居然敗下陣來。建制派基層經營遠遠超越泛民,缺乏議題式基層選舉暴露出泛民的弱點。
泛民沒有整合所有陣營黨派的平台,如今民主黨更失去主導的領導權,泛民派零碎化、惡鬥化,在面對2017的普選,雖然掌握過半的民意支持,但泛民終究會被一一突破,甚至出現多組人馬競逐的現象,這是北京所要結果,而這次的預習已經看這樣的趨勢。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