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辭去工作,為參加比賽進行訓練,是國際運動賽事中常見有的現象,但是常常在田徑場上發光發勢之後,等待這些優秀的運動員的是,就業無著落的殘酷現實。

2009年台北國際聽奧運動會精彩落幕,台灣選手表現不凡,計有金牌11座、銀牌11座、銅牌11座,總計137名台灣選手中,有39人獲獎。為了這場比賽,許多參賽者辭掉原有的工作參賽,以勇奪4面金牌的保齡球選手張堯茜為例,原是證券行交易員,為了參賽辭掉工作,苦練有成,贏得4面金牌,也獲得720萬元高額獎金。

(右圖,聽奧桌球男子單打,中華隊選手溫智璇奪得金牌。中央社)

但不是每一位選手都像張堯茜這麼幸運,一般參賽者能獲得的保障其實很有限。以獎金為例,奧運最高獎金為1200萬,亞運最高獎金為300萬,殘障奧運最高獎金為240萬元;但聽奧最高獎金只有120萬,且因今年台灣是主辦國,可以再加權乘以1.5,最高獎金提高為180萬,但仍然是所有國際賽事中,獎金最少的。且奧運和聽奧就差了1000萬元獎金。

不只獎金,比賽之後,這些在田徑場上發光發亮的選手,將何去何從,更值得外界的關係。

臺北聽奧137位中華英雄之中,運氣好的,例如曾在2001羅馬聽奧奪金的安慶隆與在2005墨爾本聽奧拿下金牌的溫智璇,目前都在台北市立啟聰學校擔任專任教練,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此外還有在本屆聽奧拿下男子鏈球銅牌的林根。剛從台灣體育大學畢業的他,在關西農校擔任實習老師,未來也可望取得教職。

但其它中華隊熱門奪牌英雄,命運可能完全不同。金牌三棲女將郭嘉秘,在聽奧賽事結束、褪去金牌光環後,即將到台北市環保局報到。去年就考上儲備清潔隊員的她,特意延長報到時間,就是為了聽奧一戰。

號稱「奪牌率百分百」的空手道隊,4位選手中,拿下銀牌的單親爸爸戴文祺目前失業,另一位鍍銀的女將林文芳則任北市交通局非正職約聘員工。另外,奪下銀牌的黃棋煬與鍍金的呂金峰是學生,不是需要以獎金支付學費,就是必須另覓打工機會。

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表示,中華手球隊有2/3的成員為聽奧辭去工作,目前呈失業狀態。賽事結束後,他們表示,要回鄉「擔任臨時工或油漆工」。

對此,體委會副主委陳顯忠表示,聽奧結束後,針對獎金給獎辦法會「聽從民意,審慎檢討。」對於提供輔導升學就業也有前例可循,他指出,過去曾有參加殘障運動會的健力選手林資慧連續兩年贏得金牌,特別根據「優秀運動員升學輔導辦法」推薦到彰師大特教系,同時提供學雜費補助。但若要回歸制度面,仍需全盤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