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韓政府積極與民間企業合作,共同打造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Nuri」號,並於當地時間 27 日清晨成功發射升空,投放的 13 枚人造衛星也正常運行,預計陸續與地面基站取得聯繫。在火箭發射成功後,有南韓官員透過記者會表示,南韓政府將延續此次成功經驗,繼續推動太空探索的相關工作,目標成為「世界第五大太空強國」。

根據《韓聯社》報導,當地時間 27 日清晨 1 點 13 分,由南韓政府與韓華航空航天公司共同開發的「Nuri」號火箭成功從全羅南道高興郡的羅老航太中心發射升空,搭載的「新一代中型人造衛星 3 號」也於 1 點 55 分與地面基站取得聯繫,各系統正常運行。火箭順利升空後,南韓科技副總理兼科學技術訊息通訊部長裴慶勳在羅老航太中心召開記者會,高調宣布火箭成功發射並達成預定目標的消息。

全站首選:網紅「詹姆士」賣場試吃再放回引爭議!台中地院判決結果出爐

報導稱,這是「Nuri」號系列火箭首次在夜間發射升空,並成功按照原定計畫完成運載火箭以及觀測及光等任務。該報導引用南韓宇宙航空廳與航空宇宙研究院公布的數據表示,在發射 122.3 秒後,「Nuri」號在 65.7 公里的高空完成一級分離並點燃二級推進器的目標;在發射後 230.2 秒,於 211.1 公里的空中完成了整流罩的分離;發射後 263.1 淼則開始進行二級分離並點燃三級推進器。

在發射 741.2 秒後,「Nuri」號抵達 600.5 公里的高空,並在經過一系列的姿態調整後,於發射後 790.9 秒分離「新一代中型人造衛星 3 號」;發射後 813.6 秒至 914.4 秒的時間段內則依序分離「Nuri」號上搭載的 12 枚小型立方體衛星。隨後,「新一代中型人造衛星 3 號」於 1 點 55 分與位於南極的世宗基地地面站取的聯繫,確認該衛星處於正常運行的狀態。

報導稱,「新一代中型人造衛星 3 號」預計將在太空軌道中持續與南韓航空宇宙研究院地面站以及海外地面站進行通訊,預計將以每天環繞地球 15 周的速度執行為期一年的太空探測任務。該報導也補充表示,由於 12 枚小型衛星將分別與不同地區的地面基站進行通訊,無法即時得知並整合通訊情況,南韓宇宙廳預計將於 12 月 2 日整合相關資訊後一併公布。

全站首選:黃國昌欲拜會麻生太郎、野田佳彥等親台派全遭婉拒 知情人士曝原因 

裴慶勳在記者會中指出,這是「Nuri」號系列火箭的第四次發射,認為此次火箭成功升空足以證明南韓具有打造自主太空運輸管道的能力。裴慶勳強調,南韓政府將以此次成功經驗為基礎,繼續推進新型火箭的開發、月球探測、深空探索等工作目標,持續朝向「世界第五大太空強國」的目標邁進。

同樣出席記者會的南韓宇宙航空廳廳長尹寧彬稱,南韓方面預計在 2027 年,另外執行兩次「Nuri」號系列火箭的發射任務,並持續推動性能升級的新一代火箭研發工作,進一步提升南韓的太空開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