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台北市議員選舉還沒有開打,藍白陣營已經提前開戰。民眾黨高調放話要「六大選區、每區提一名」,明擺政黨要全面擴張版圖;國民黨議長戴錫欽也毫不客氣,直接宣示「國民黨在台北市議會要單獨過半」,等於把界線劃清楚了。雙方陣營用行動宣告今年在台北市寸步不讓,沒有藍白合作、也沒有共同聯合戰線、更沒有任何互相禮讓的空間。不過綠營雖然較為弱勢,卻可能在藍白互搶席次當中「漁翁得利」,變成最不可小覷的突圍者。目前三方激戰,直接把台北市選情提高升溫,也成為測出三黨實力的關鍵戰場。

台北市議會 61 席的爭奪戰,三黨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衝撞及挖牆腳。藍白互搶地盤之際,民進黨在台北市相對弱勢,不過夾縫中可能意外撿到分散選票的紅利,成為被忽視的黑馬。

全站首選:「館長」開口引紅錢助民眾黨選舉? 鍾佳濱怒斥:注意自己的言行

藍營:守住絕對優勢,不准白營插旗

鑑於立法院的痛苦經驗,戴錫欽大喊國民黨要在北市「單獨過半」,其中的意義包括:第一、國民黨不願意被白營搶票;第二,不願讓「藍白合作」招牌,削弱國民黨主導權;第三,告訴核心支持者:國民黨才是台北市議會真正的執政者。

當然在藍營內部也理解,對於民眾黨每區提名一人,一旦傳統鐵票區鬆動,藍營議席恐面臨嚴峻的考驗。目前藍營急著要年輕化、強化組織的原因:不進則退,尤其在藍白都在搶中間選民的氛圍下,藍營不能只靠傳統基本盤可以贏得選戰。

全站首選:賴清德宣布推出1.25兆國防特別預算「對付中國威脅」!AIT發聲了

在白營方面,要在每一區提名是一種宣戰意味,而非是談判指標。民眾黨的「每區都提」不是口號,而是政治動作上市對藍營的正面開戰。

民眾黨在2022 拿到4席北市議員,該黨對年輕族群、科技族群及白領都具有吸引力。該黨提出4加2個席次,主要是希望台北市可以擴張,而非守住席次。
作為一個政黨,民眾黨依照實力要提幾席都可以,這本來就是政黨得的生存權利,然而提名容易、當選難。地方議員選舉不僅要講究地方服務、深耕基層、與地方組織,只靠空戰與政黨聲量其實是不夠的。民眾黨必須證明它不是只有明星議員,而是要在六大選區真正落地。若是做不到,「每區提名」反而會讓藍綠鞏固原本版圖,反而提名越多,席次掉得越多。

在綠營方面,弱勢反而是機會,靠藍白互相搶票突圍。綠營雖然在台北沒有主場優勢,不過可能成為2026議員選舉驚喜的變數。

理由很簡單,藍白都想擴張、都想藍白都想拿中間票也不願禮讓。當一個選區出現三黨激戰、票源分散時,綠營只要提名還不太差的候選人,就有可能撿到第三名。過去在中正萬華、北投士林、大安文山都出現這種情況,藍白選票互撞越多,綠營就越有機會拿下一席。

藍白若不是同盟 是對手 三黨混戰重組台北政局

台北市議會總共61席,每一席都牽動著政局。民眾黨的「每區提名」與國民黨的「單獨過半」其實都是一種宣示,都把彼此當成最大威脅。這場三黨混戰的結果,將決定台北市議會未來4年的政治走向,也成為 2028 全國版圖的前哨戰。

2026 台北市議員選戰中,其中有三大熱區分別是中山大同、信義南松山與士林北投。這三區藍白競爭最為激烈,白營主要依靠年輕與白領選民企圖擴張,藍營則力守優勢,而綠營則可能在藍白互撞後,獲利撿到席次。再來「次熱區」包括有中正萬華區與內湖南港區,白營在中間與科技族群中具成長空間,綠營在選票分裂下有機會可能突圍。大安文山則屬於「稍微熱區」,藍營基本盤穩固,不過白營若堅持提名一席,可能造成選票衝突。

在北市議員整體席次預測上,士林北投區可能三黨微幅調整;中山、大同區是最典型三方大激戰;中正、萬華區綠營有機會漁翁得利;大安、文山區藍營穩居主導;信義、南松山區與內湖、南港區則是白營最有機會突圍的一級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