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交部長讓.諾艾爾.巴羅(Jean-Noël Barrot)於 24 日表示,伊朗外交部長阿巴斯.阿拉格齊(Abbas Araghchi)將於週三抵達法國會談,預計討論雙邊、區域議題,以及伊朗核問題。阿拉格齊表示,這將是伊朗重新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合作,並承擔其義務的機會。
伊朗的核工業幾經波折,1979 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美伊關係可謂急轉直下,自那以後美國長期指控伊朗秘密發展核武,並祭出制裁。2016 年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曾與伊朗達成協議,允許伊朗有限度的發展核計畫。
全站首選:轉播權之爭延燒!愛爾達公布明年WBC與MLB轉播授權 緯來尷尬了

大致在 2018 年,美國基於以色列提供的情報與本國政策,對伊朗態度轉向強硬,並退出伊朗核協議。過此以往,雙方便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最近的導火索是 2025 年 6 月 13 日,以色列轟炸了伊朗核設施,導致雙方爆發一場為期 12 日的衝突,雙方動用大量導彈與無人機,最終在美國施壓下停火。這場衝突造成伊朗超過 1,000 人死亡,並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

阿拉格齊向《半島電視台》表示,如果華盛頓以「基於共同利益的平等立場」進行對話,德黑蘭仍願意繼續,對於報導中美國直接談判、禁止鈾濃縮、限制導彈能力以及限制對區域盟友支持的條件,他認為這「不合邏輯且不公平」。阿拉格齊也提到,他相信區域局勢正對以色列愈發不利。不只是跨境轟炸伊朗,以色列 9 月轟炸中立國卡達的行為,也在國際上引發一片譁然。
據《半島電視台》報導,法國、英國和德國已表示希望重啟與德黑蘭的談判,但目前未有實質進展。本次會談也會討論人員交換問題,居住在法國里昂市的學生馬赫迪耶.埃斯凡迪亞里(Mahdieh Esfandiari)今年因在社群媒體上發表反以色列言論而被逮捕,伊朗方面表示將爭取該學生釋放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