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新聞節目「新聞大破解」近日邀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解析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11 月 7 日針對「台灣有事」的公開表態,以及中共可能的反制手段與區域安全效應。
高市早苗在國會回應「台灣有事」論時,正值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日,美國總統川普亦簽署美國反共週聲明。節目主持人張東旭指出,此一系列事件令人聯想到冷戰時期里根在柏林呼籲「推倒這堵牆」的歷史時刻。
當前熱搜:中日衝突的蝴蝶效應!謝金河:把過去霸凌台灣的招勢全用在日本身上
高市早苗的發言未遭撤回,並獲多個在野黨力挺;日本外交官赴北京重申日方立場,但中共不滿,採取一系列羞辱性行動,包括宣布停止日本水產品進口。宋國誠指出,中共對日本及台灣採取複合式脅迫策略,恐將對區域經濟及安全帶來長期影響。

宋國誠指出,中共對日本及台灣採取複合式脅迫策略,恐將對區域經濟及安全帶來長期影響。 圖:翻攝自 X《 彩云香江》
在區域防衛布局上,長期不結盟的印度、印尼近期也有動作。印度與美國防長 11 月簽署十年防衛夥伴架構協議,美方稱此舉為「區域穩定與嚇阻的基石」。印尼與澳洲則完成新安全條約談判。宋國誠表示,這些舉措可能形成「反共骨牌效應」,增加中共在區域外交及安全上的壓力。
延燒焦點:硬是不說誰買的! 俄稱首批蘇-57戰機已出口 還加入戰鬥 專家猜買主是「它」....
針對日本可能採取的軍事行動,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表示,內閣將針對「整體發生的事態」進行「綜合判斷」,以做出「最有利國民」的決定。宋國誠指出,日本可能結合法律授權,動用集體自衛權,配合美軍介入台海,並透過外交、經濟及軍事多層面應對中共施壓。

至於中共的反制策略,宋國誠認為目前多為經濟打擊及外交威嚇,效果有限,反而可能激發美日澳印等國聯手行動。知名基金經理人凱爾·巴斯在社群平台表示,「台灣『有事』,就是美、日本、澳洲、菲律賓『有事』。」分析指出,菲律賓、韓國甚至印度,都可能在中共施壓下重新評估對台海安全的立場。
宋國誠總結,日本在面對中共壓力時,將可能採取「外交冷戰」、「替代外交」以及以台制共等多元策略,兼顧國內安全與區域穩定。
宋國誠總結,日本在面對中共壓力時,將可能採取「外交冷戰」、「替代外交」以及以台制共等多元策略,兼顧國內安全與區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