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琴副總統於歐洲演講,載譽歸國之後,我終於找到可以談論林佳龍林岱樺事件的論述條件了。我不是要跟反林佳龍、林岱樺的人爭辯,而是從台灣利益、時間角度,講述我的心得。

從民主運動伊始、黨外到民進黨數十年的努力,他們多是相對國民黨的小黨。團結都不一定勝出,更何況分裂!因此黨內整合成功才是地方大選的勝出密碼。

現正最夯:DRAM現貨報價漲 記憶體族群盤中卻「跳水」 南亞科、華邦電跌逾6%

民進黨的黨內初選與隨後的正式大選,有點類似二輪選舉。必須在黨內初選取得優勝,才有機會進入正式選舉。參與黨內初選的選舉人也可以在二輪選舉中投票。因此參選者不僅要優勝,還要顧及敗選者的支持者的感受,希望他們在正式大選中繼續支持民進黨,並且出力拉票。

第一次政黨輪替會出現,重頭戲固然在陳水扁勝過連戰、宋楚瑜。但民進黨內的協調、整合卻是民進黨最重要的起手式。在民進黨大老黃信介出面,把資格有爭議卻民意最高的陳水扁,和資格沒爭議卻堅持選總統的許信良叫在一起協調。後來雖然沒有成功說服許信良退選,許信良還是脫黨競選。但民進黨卻避免分裂,這才有後來阿扁勝選、政黨輪替成功!

2008年後,蔡英文、蘇貞昌不合,且在數次在黨主席的激烈競爭,是當年政壇都知道的事情。然而2014年太陽花運動,蘇貞昌感受到年輕人支持蔡英文的高漲民意而願意退讓,使得蔡英文不須經過黨內初選就成為黨內總統候選人,凝聚黨內大團結而勝選。2020年則是初選挑戰蔡英文總統大位的賴清德于敗選後出國,讓民進黨內大老可以穿梭整合,推出蔡英文、賴清德聯手大勝韓國瑜。

現正最夯:「晶片產業被拿走我不怪台灣」川普:美國需要外籍人員助設廠運作

勝選是這樣,敗選呢?

2008年的謝長廷與蘇貞昌之爭,雙方打得如火如荼,最後謝長廷固然勝出,也請蘇貞昌擔任副手,但黨內初選留下來的傷痕卻無法在短期內癒合,造成後來的慘選。2018年的高雄市長黨內初選,也是競爭得刀刀見骨,以致後來陳其邁雖然勝出,卻無法整合其他勢力,使得本來在謝長廷、花媽有燦爛執政成績的高雄,卻敗在韓國瑜手中。

高雄本來會勝的局面,最後竟然敗北。陳定南、游錫堃、劉守成努力施政,成效卓著的宜蘭,最後敗給國民黨。累積數十年執政優勢的台南市長選舉,黃偉哲也在連任途上勝過國民黨謝龍介不多。而執政成績斐然的桃園鄭文燦、基隆林右昌、新竹林智堅,竟然在隨後市長選舉中被國民黨打敗而無法交棒給民進黨繼續執政。在在顯示民進黨在各地方選舉並不穩。

有人會指出花媽在高雄和楊秋興之爭,指出高雄黨內初選,也可能在大選中勝選,問題是花媽是超重量級的政治人物,但目前高雄的候選人是這樣嗎?因此當我們看高雄市的黨內初選,以及林岱樺的事情,就必然會出現幾個問題。1.要高雄市勝選,候選人不僅要黨內勝選,還要能整合其他勢力。2.若候選人無法整合,那麼誰要出面促進黨內團結。目前呈現的問題是:誰能整合林岱樺?特別是林岱樺的聲勢強,且也有在黨內勝出的跡象。但他卻沒有能力整合其他人。因此不管他勝選、敗選,最後都極有可能導致民進黨敗選。在無法依賴候選人之間協調後,就必須有更高層次的人介入。林佳龍就是最好的人選之一。

林佳龍出面挺林岱樺受到很多人攻擊,他們希望林岱樺不要參選。但民進黨廉政委員會並沒有判定林岱樺沒有參選資格,間接證明林岱樺的堅持選舉並沒有錯。林佳龍出不出面挺林岱樺,都不影響林岱樺參選資格。

其次,林岱樺宣稱若是公平競爭下敗選,則他不會脫黨參選。這樣的宣稱在林佳龍力挺參選權時可以成立,但在黃國昌說支持林岱樺、藍營蠢蠢欲動要介入初選紛爭,若民調納入藍白支持者,則林岱樺勝出的機率很高。換言之,民進黨看待林岱樺事件,已經不是他參不參選,還要處理藍白介入選舉的問題。

有人說民進黨的支持者很團結,誰離開民進黨而參與選舉,最後都敗選。但這句話沒有回答的是:這人固然敗選,但也將導致民進黨的選情敗壞。

因此民進黨目前要處理的,不是林岱樺參選與否,而是如何整合林岱樺及其支持者的問題。

蕭副總統能成為第一位元首及在任政治人物訪問歐洲,賴清德總統及總統府的努力當然要肯定,但執行上外交部長林佳龍所領導外交團隊的努力也應該被相當肯定。之前林佳龍部長頻頻在歐洲訪問,處理並打通相關事宜的關節外,還必須能保密到家,讓中國外交及間諜系統無法事先探知,從中破壞,這是非常重要。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看到林佳龍部長對台灣前途的努力與用心。

由此轉而來看林佳龍挺林岱樺事件時,有人譴責林佳龍以正國會派系老大挺正國會的林岱樺,這是以私害公的行為。我不這麼認為。因為以林佳龍的政治歷練與愛台的心,會以台灣的利益為優先考量。也因為林佳龍是林岱樺所屬派系的老大,他不僅會考量要不要力挺林岱樺,也會考量怎樣讓整個事件能完滿結束。林佳龍,也唯有林佳龍老大,才有足夠的影響力改變林岱樺最後的決定。我們思考林佳龍的應對進退,要從這個角度來看。

林佳龍處理林岱樺的方式,讓我想起安倍晉三在自民黨黨內總裁競爭中,如何運籌帷幄讓激烈競爭的首輪初選中,在不得罪相對中立派系下使外交立場較親美而不親中的岸田文雄得以參與二輪選舉。然後在二輪選舉中,打敗親中的石破茂。此次自民黨黨內選舉,也是安倍老戰友麻生太郎捭闔縱橫,既讓高市能參與二輪選舉,又讓部分候選人在敗選後願意挺高市。如此才能讓親美的高市早苗得以脫穎而出,取代石破茂當首相,改變日本相對親中的外交路線。此次川普表現強烈挺日的態度,就知道高市勝選對日本外交國防的幫忙有多大。這種成就奠基在麻生太郎的精確操作。

林佳龍現在要處理的,就是建構他與林岱樺,乃至林岱樺支持者間,互相信任、相挺的條件。讓林岱樺及其支持者在隨後的正式大選中會繼續支持民進黨。

實際上林岱樺事件比之自民黨更難處理。畢竟自民黨派系老大要指揮名單清楚、誰跑票與否容易查證的國會議員,去支持哪一位候選人比較容易。但林岱樺的支持者卻是分布在廣大的高雄市民中。林佳龍介入林岱樺初選所蒙受的壓力很大,然承受此壓力的情義所指,不僅在讓林岱樺理解民進黨內依舊會給溫暖,更重要在拉住林岱樺的支持者。只有這些支持者願意繼續支持民進黨,民進黨才能在隨後的市長、市議員大選中勝出。

高雄市民進黨市長候選人的初選,走到現在已經不是林岱樺選不選,而是如何協助林岱樺看清楚藍白如何介入、操弄初選結果,並在民主、挺台灣的大旗下,讓林岱樺的支持者,能與綠軍支持者一起打贏高雄市長、市議員選舉。

作者 : 林修正 /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