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海軍首艘潛艦「張保皋號(ROKS Chang Bogo,SS-061,SS-I,1200噸級)」今(19)日下午從慶尚南道鎮海海軍港出航,執行約2小時的象徵性巡航任務後返港,這是該艦在年底正式退役前的最後一項任務,標誌著韓國潛艦史上一個時代的落幕。

「張保皋」號1993年6月正式加入韓國海軍服役,歷經34年,累計航行34.2萬英里,相當於環繞地球15圈。該艦為德國專為外銷而開發的「209級潛艦」(Type 209),1988年在德國哈德威造船廠(HDW;Howaldtswerke-Deutsche Werft GmbH)動工,1991年下水、1992年交付韓國海軍,其命名源自新羅時期名將張保皋,象徵開拓海洋貿易的精神。服役期間,「張保皋」號不僅參與日常巡邏與訓練,更在2004年環太平洋軍演中大放異彩,成功模擬攻擊包括美國航艦在內的30餘艘艦艇,隱形能力獲高度肯定,彰顯韓國海軍潛艦戰力。

全站首選:洪浦釗觀點》你挑戰我,我就挑戰你:中國精準的主權對主權報復

隨著「張保皋」號退役,韓國潛艦發展邁向新階段。從1980年代引進德國Type 209技術起步,除首艦「張保皋號」在德建造外,後續8艦都技轉由大宇造船廠承建,逐步實現本土化製造;後續有引進德國「214級」(Type 214)配備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AIP)的「孫元一級」(Sohn Won Yil class,KSS-Ⅱ)以及自主研發的島山安昌浩級(Dosan Ahn Chang-ho class,KSS-Ⅲ,3000噸級,可發射彈道飛彈)。今年10月,由韓華海洋建造的「島山安昌浩級」潛艦次批首艦「蔣英實號(ROKS Chang Yŏng-sil,SS-087)」正式下水,排水量增加到3600噸,強化遠洋作戰能力。南韓近期也計畫出口KSS-Ⅲ至菲律賓等國,展現「從跟隨到領先」的轉型。

近期,韓美達成核動力潛艦合作協議,預計將提升韓國藍水海軍實力;韓國海軍表示,「張保皋」號的退役象徵時代交替,新一代潛艦將肩負更重防衛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