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選美都能假成這樣,這個國家還有什麼是真的?」「這是在選美?還是選丈母娘?」「村裡有個姑娘叫小方,長得等邊又等長。」「黏上鬍子像張飛,拿起斧子像李逵,剃了頭像魯智深。」「這女的裸貸都沒有額度吧?」「在KTV裡,這貨吃我一片西瓜都不行。」「她是掰手臂贏來的冠軍吧?」「評審真是貪財不好色。」「評審夠信用,拿了錢就絕對辦事。」
在中國舉行的「2025全球中華小姐選美大賽」,遼寧賽區的冠軍張倩一登台,全網立即炸鍋。不是驚艷,而是驚嚇。鏡頭裡的張倩,臉型方正,體態敦實,站在一群高挑纖細的選手中間,就像是「走錯片場的觀眾」。
現正最夯:洪浦釗觀點》你挑戰我,我就挑戰你:中國精準的主權對主權報復
張倩參賽及獲獎的影片,剛開始在網上瘋傳時,很多鄉民都還以為是被惡搞的P圖。但經媒體查證,還真有這樣的比賽;而張倩本人確實也跟影片中的性感「油物」一模一樣,評論區立刻被擠爆,詞條也衝上了熱搜榜首。
更麻煩的是,張倩的尊容曝光後,還意外扯出中國其他賽區的各種「醜事」。有網友翻出西安及四川賽區的冠軍照片,西安冠軍「表情僵硬像蠟像」,四川冠軍更因長相太成熟而被調侃「像隔壁大娘」。網友順勢編出順口溜:「東北的虎,西北的狼,四川的冠軍是大娘,這屆選美集體翻車?」
其實中國選美賽事,反正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因此「冠軍是她,金主也是她」,甚至引發「審美多元還是潛規則多元」的質疑,因此還有網友發起「全網簽定互不嘲笑條款」。但在這麼多爭議事件裡,為何是遼寧賽區的冠軍張倩最受關注?
全站首選:Cloudflare全球大當機!普發現金網站也掛點 故障原因曝光
這個號稱「展現中華女性魅力」的選美比賽,遼寧賽區的36號選手張倩,捧起冠軍獎盃的畫面會成為爭議焦點,並不是因為張倩最老?最胖?或最醜?而是因為張倩在自我介紹時說的那4個字「來自北京」。
東北女性人高腿長,皮膚白皙,美女絕對是一抓一大把。就算跟西安或四川那樣,評審選出有爭議的冠軍,遼寧人也不會這麼生氣。問題是張倩既然「來自北京」,那她為何不在北京參賽?卻要「出關」來遼寧買這個冠軍?
網上有鄉民說:「不管以前跟東北人有多大的仇,這波算是把仇報乾淨了。」中國人選美為何總要選出地域仇恨?這是因為選美在中國的歷史還很短,請大家記住一句話,「現在這個千奇百怪的中國,就是戒嚴時代的台灣」。這種選美爆發的地域衝突,台灣65年前就發生過了。
「中國小姐」選美為何都只有外省人報名?
台灣的「中國小姐」選美活動,一開始設立的宗旨,就強調要「強化國民外交」,把選美搞得跟奧運一樣,與國家的榮辱密不可分。問題是戒嚴時代所謂的「國家」就是國民黨的,也可以就是外省人的,與被統治階級的本省人關係不大。
在正式舉辦「中國小姐」選美大賽前,1959年的「國產商品展覽會」,就舉辦了第1屆全台「商展小姐」選拔,為隔年正式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小姐」鋪了路。
1960年由於金門 823 砲戰後,台海局勢已漸和緩,海外選美團體又不斷邀請,國民黨為了塑造寶島繁榮安定的形象,首度開放由《大華晚報》主辦「中國小姐」選拔。
但這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辦的國家級選美,民間還以為是朝廷在選秀女,或酒家在選花魁女,竟然不到50人報名,而且還幾乎全是外省人。會出現這樣選美只有外省人報名的原因,是當時報名要求須高中以上教育程度。
從人口比例來看,當時全台女性就讀高中職的只占 1.48%,專科以上的更是低到連 1% 都不到。能進高中以的女生,大多是來自有教育補助費的公教家庭,選美會主動來報名的,當然幾乎全是外省人了。
《大華晚報》看到這樣的報名現象急了,於是發動地方記者充當「星探」,在各縣市尋覓台籍閨秀來共襄盛舉,也拜託本省籍工商業大老辜振甫、吳火獅、林挺生、許金德等人力挺,但本省女性報名的依舊不多。
第一屆「中國小姐」冠軍為何難產?
或許鄉民會不解,為何「中國小姐」的選美比賽,報名者會出現這種「外省熱,本省冷」的兩極現象?
因為本省人的鄰居,大概都是親戚,只是遠近親疏的差異。而女性能讀到高中以上,家境必屬中上,來報名參加選美,很容易就被指指點點。相反的,外省人沒這麼多三姑六婆的親戚,拿到名次還有機會嫁入豪門,因此爭相報名。
主辦「中國小姐」選美的大華晚報,為了讓更多的本省籍女性參加,就請「半山」謝東閔出面,把他家的日式新娘學校實踐家專,各班的班花全都派來,最後總算湊齊了 192 人報名(報名目標至少 180 人)。
6月2日晚上起,通過初試的 38 位佳麗,分別穿著旗袍、運動裝(不是泳裝喔!)和晚禮服登場,在台北國際學舍(信義路新生南路口)伸展台,經過四次甄選,6月5日終於產生了代表中華民國前往美國長提參加世界小姐選舉的第一屆「中國小姐」。
但是公布第三、四、五名的汪麗玲(20 歲,江蘇人,國立藝專音樂系肄業)、沈斐文(18 歲,江蘇人,美國學校肄業)、李秀英(18 歲,山東人,國立藝專音樂系肄業)時,現場氣氛就很怪異。歌星紫薇登台唱歌時,竟被台下的噓聲壓倒。
到了公布第一名林靜宜(23 歲,台灣人,實踐家專肄業)與第二名葉睦秋(23 歲,台灣人,實踐家專肄業,後來嫁給洪文棟醫師,楊麗花的三個孩子其實都是她生的)時,已經不是掌聲歡呼,而是噓聲四起,會場秩序大亂。
根據報載,當時有些憤怒的觀眾,還企圖從樓上衝下來毆打台籍評判呂錦花、林秋錦、藍蔭鼎、辜偉甫等人,經主辦單位人員及警衛合力壓制,勉強控制場面,但仍非常緊張。
由於發生了衝突,台北市長黃啟瑞為林靜宜加冕後,原來根據程序是要出場繞台一週,但由於觀眾情緒過分激昂,大會擔心林靜宜的安全而臨時取消。林靜宜則由後台女職員的人肉盾牌圍繞衛下返回化妝間下裝。最後休息了半個鐘頭仍未出現,也拒絕記者採訪。
另外複選落選的張幗璞(22歲,江西人,銘傳商專肄業)父親張德明,還串聯其他28位複選落選小姐監護人連署投書各報,耍求中國小姐選拔會公佈落選小姐的落選理由。
「中國小姐」選美為何只辦了四屆?
為什麼這些觀眾會對林靜宜當選第一屆「中國小姐」有異議?因為獲得冠亞軍的林靜宜與葉睦秋,兩人都是本省人。他們認為是 11 位評審中的五位台籍評審,刻意拉高這兩人的分數,所以前兩名都是本省人,後三名都是外省人。
另外,冠軍林靜宜之前還在圓山飯店擔任日本電影記者會的主持人,流利的日語讓人懷疑,她當美容師的母親林吳富美是日本人。當時二戰結束才 15 年,外省人的仇日氣焰極高。
但林靜宜則大呼冤枉,她籍貫台灣嘉義,卻是在滿州國長春市出生,童年時還在泰國待了 4 年,後來在廈門讀小學,來台後讀東門國小與市立女中(現在的金華國中),後來進實踐家專第一屆,這次是該校訓育主任宋劍霞女士和市政府主任秘書侯暢一直力邀,她才勉強來報名參選中國小姐的。
林靜宜家境優渥,父親去世十多年了,76 歲的祖母是家長,三叔林迺信在台灣省建設廳服務,五叔林迺惠與八叔林迺智都是眼科醫師,六叔林迺武郵局服務、七叔林迺文在農復會,其舅舅、姨媽也在都在醫界服務。
林靜宜在五人中身高最高,英語也最流利,但就是無法被仇日情緒沖昏頭的外省人接受。次年舉辦的第二屆起,就直接選出3位冠軍,而且3個都必須是外省人。不要再刻意找台灣人來報名,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小姐」了。
當然,1960 年代這種只有外省人才可以當的「中國小姐」選美比賽,選到第4屆之後也就辦不下去了。從此台灣人有沒有資格當「中國小姐」的爭議,也就自然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