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 2026 年薪酬展望,人力銀行今(18)日發布《2025 企業年終及 2026 薪酬趨勢大調查》,63.9% 企業預期明年為員工調薪,平均調幅為 4.5%;另外,因應 AI 數位轉型發展需求強勁,75% 企業願意為具備 AI 開發技能的人才提供薪資加碼等誘因,平均增幅 9.5%以上,科技相關產業普遍看好自身及整體環境 2026 年景氣。

104 人資學院資深專任顧問羅悅華建議,國際經濟局勢及科技演進變化加快,為保有人才吸引力及員工留任力,企業應更加即時檢視薪酬配置,以及將 AI 思維落實於管理日常。

現正最夯:再點名台灣「搶走晶片生意」川普:這很可恥、沒關稅美國早完蛋了

軟體及網路業調薪 7.1%最高

104 人力銀行最新發布《2025 企業年終及 2026 薪酬趨勢大調查》,63.9%企業預期 2026 年會調薪、13.1% 不會調薪,平均加薪幅度 4.5%,若以今年月薪中位數 4 萬元換算,明年平均每月加薪 1,780 元。企業調薪與否的主要考量,75.7% 為公司營運狀況、60.6% 評估缺工程度、45.3% 希望保持自身市場競爭力。

細看各產業,軟體及網路相關業受 AI 轉型與數位服務需求帶動,加上外商與新創競相徵才,調薪幅度 7.1% 居各產業之冠,其次為光電光學業 6.5%、運動旅遊休閒業 6.2%、教育服務業 6%、法律會計顧問研發業 5.8%。在調薪依據方面,企業最主要考量仍是「個人績效」(61%),顯示企業期望將有限的薪酬資源,精準投入於高貢獻度的關鍵員工身上。

現正最夯:國民黨形象民調:親中不反共、不清廉、非最有執政能力、不代表一般百姓及不值得信賴

近年產業最熱門關鍵字非「AI」莫屬,AI 技能也成驅動薪資成長的核心引擎。調查指出,高達 75% 企業願意為具備 AI 開發技能的人才提供薪資或其他誘因加碼,其中又以金屬機械製造、電子零組件、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等台灣製造業核心領域最搶才,逾 81.5%企業具備加碼意願。

細問 AI 人才薪資加碼幅度,整體企業平均達 9.5% 以上。而新人雖難尋,有經驗的老鳥對企業更顯珍貴,例如光電及光學相關業願為 AI 新人加薪 22.5%,老鳥則有機會爭取到 35% 薪資漲幅,半導體業為新人加薪 10%,老鳥則可加 20%,身處在具有強烈 AI 發展需求產業的員工,加值自身 AI 技能將能為自己的身價快速鍍金。

關稅變動 企業對明年景氣預期保守

儘管 AI 人才需求火熱,企業對明年整體景氣看法仍趨保守,根據《2025 企業年終及 2026 薪酬趨勢大調查》指出,43.1% 企業認為,明年景氣與今年持平,37.6% 預期更差,僅 19.3% 看好,「淨看壞」程度達 18.3 個百分點。企業認為,影響景氣的主要因素,50.3% 為關稅與貿易政策、47.5% 為原物料及物價壓力、30.2% 為中美關係發展,不過,雖企業視關稅為影響景氣的首要變數,但 74% 企業表示,其薪酬制度未受關稅變動直接衝擊,短期內,多數企業仍具備一定的穩定性與韌性。

各產業如何看待 2026 年景氣?最看好自身景氣的產業,第一為半導體業,因應 AI 晶片需求帶動持續成長,第二為軟體及網路相關業,從數位轉型需求拉升雲端服務擴張,第三為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隨著 AI、車用電子、智慧裝置等新興應用需求帶動產品市場持續增溫。

此外,調查還指出,40.6% 企業仍面臨留才困難問題,雖有近四成企業認為薪資水準需達「PR70」以上才能保有留才競爭力,但其實有高達 51% 企業並不清楚自身薪資在整體市場中的準確水平,也將影響企業人才策略與資源配置的有效程度。

羅悅華指出,過去企業習慣以年度為單位檢視薪酬,這在快速變動的市場中已緩不濟急,企業應建立持續追蹤薪酬市場動態的機制,即時掌握變化,保持薪酬競爭力;面對 AI 浪潮,與其投入高昂成本競逐外部人才,不如策略性投資內部人才,普遍提升現任員工 AI 技能,同時建立主管的數位轉型思維,以更全面地發揮人才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