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將於下周三(19日)舉行《天命》新書發表會。最近引發爭議的匪諜案「吳石案」,許信良今日表示,威權時代的匪諜審判必須放在當時的政治情境與制度背景下去理解,不能以今日民主社會的標準簡化評價,更不應成為當代政治攻防的素材。
許信良指出,吳石案的核心並非吳石是否涉及情報活動,而是威權時期軍法制度長期欠缺程序正義,審判草率,以政治邏輯取代司法標準。他呼籲民進黨應以更成熟的民主價值面對歷史,不宜再將此案作為選戰論述。
全站首選:賭輸颱風假 「台大大氣系學生」承諾發150份雞排:飲料真的沒錢了
他強調,依現有史料顯示,吳石案審理存在多項瑕疵,包括調查不充分、證據薄弱、缺乏充分辯護以及遭到迅速處決等。此案是威權體制下軍法制度與政治力量交織的產物。這段歷史應被誠實面對,而非被截取片段後用於當代政治。
許信良提醒,民進黨身為曾遭到國家暴力壓迫的政黨,過去倡議平反與民主改革的核心價值在於:「凡涉人權侵害與程序瑕疵者,皆應一視同仁,不分立場、不分政黨。」因此,若以吳石案作為政治攻防,反而可能偏離民進黨創黨以來的普世價值。
他也指出,當前社會對吳石案的討論有「簡化」與「錯置」現象,將間諜行為與白色恐怖受難者混為一談。他強調,真正應被檢討的是當年的審判是否公正,而非藉此肯定或否定某一政黨。
當前熱搜:專家看盤》高估值風暴來襲!美股重挫 台股賣壓 分析師:多殺多恐加劇
許信良表示,民主社會最重要的是程序正義與公正審判。若民進黨在公共論述中模糊這些界線,將不利其民主形象。他呼籲民進黨應以更寬廣的民主胸襟面對歷史,而非將歷史轉化為新的政治武器。
他強調,吳石案確實反映了威權年代的殘酷與不文明,但台灣今日已是成熟民主,關於歷史的辯論應該促成反省,而非製造新的對立。「吳石案留給台灣的教訓,是珍惜法治與程序正義,而不是改變造成新的政治鬥爭材料。」
許信良:《天命:台灣民主運動者許信良的一生見證》。 圖:林朝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