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縣市長選舉已經進入熱身賽,對民進黨而言,台北市長之戰不是單純的地方選舉,而是關乎政權續航的「首都決戰」。台北市向來是綠營的戰略重心與士氣指標,勝則可拉抬全台氣勢、激勵中南部選情;敗則可能讓士氣潰散,拖垮縣市長版圖。
目前黨內浮現8位潛在人選:立委沈伯洋、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黨秘書長徐國勇、前基隆市長林右昌、政務委員陳時中、立委王世堅、市議員苗博雅,以及壯闊台灣創辦人吳怡農。這8人橫跨不同世代與派系,兼具行政官、戰將、學者與社運背景,幾乎展現民進黨內部「穩健治理」與「新世代翻轉」兩大能量的對撞。不過誰能代表民進黨參選,真正的問題在於——誰能勝選,誰又能帶領全黨重新凝聚戰鬥意志?
全站首選:「北北基桃」颱風假引熱議 議長:基隆應跟雙北脫鉤 不用什麼事都綁一起
鄭麗君、林右昌、陳時中:行政三強的沉穩賽局
穩健派的三根支柱,非鄭麗君、林右昌與陳時中莫屬。
鄭麗君身為行政院副院長,具備完整行政經驗與清新文化形象,長期維持跨派系的高接受度,是黨內公認的「穩健旗艦」。她能吸引中間知識選民與溫和派,但挑戰在於如何將文化理想轉化為具體市政藍圖。近期她領軍台美關稅談判,若成果亮眼,將成為她政治履歷的加分項;反之則可能成為攻擊焦點。
全站首選:中共跨境鎮壓沈伯洋 邱垂正批:這是對全體台灣人民的集體脅迫!
林右昌曾任基隆市長與內政部長,治理經驗完整,是民進黨少數具城市治理實績的行政型人物。然而,跨區挑戰台北勢必遭遇「認同門檻」,尤其在「大罷免事件」後形象受挫後,是否能夠翻頁重啟,仍有待觀察。他若能說服選民「我在基隆做的,也能在台北做到更好」,仍有一戰之力。
陳時中則是民進黨的「防疫英雄」與「黑化受害者」。2022年市長選戰中,他飽受網軍與側翼攻擊,幾乎成為假消息戰的受害象徵。如今冤屈洗清,加上非洲豬瘟事件再次凸顯其防疫專業,讓他重回輿論焦點。支持者已自發成立粉專催他「回歸戰場」。若黨內要「穩中求勝」,鄭麗君是政治形象最佳的人選,但若想靠防疫情感召喚選民,陳時中仍具高辨識度與情感連結。
徐國勇對決吳怡農:體制與世代的對撞
徐國勇是民進黨的組織型的老戰將,現任黨秘書長,熟悉派系動員與選戰規劃,是綠營「穩守」的保證。若黨要確保北部防線不崩、選戰系統不出混亂,徐國勇是安全選項。然而,他強烈的黨務色彩,可能使中間與年輕選民興趣有限,缺乏「市長格局」與創造力,難以激發外溢其他縣市效應。
與之對比最鮮明的,是吳怡農。他代表民進黨「翻轉與更新」的希望,目前已公開爭取提名,並積極經營基層、形塑「行動派」形象。吳的國際視野、年輕形象與高度媒體話題性,讓他能與蔣萬安與民眾黨形成鮮明對比。若民進黨選擇「世代更新、青年領導」的戰略,吳怡農無疑是旗艦人選——但他的行政履歷薄弱、組織能量有限,要讓他成為「雙北對抗核心」,黨中央必須提供完整後援,否則氣勢容易被消耗在輿論熱度上。
沈伯洋、王世堅、苗博雅:聲量有餘、勝算不足
沈伯洋是被中共「全球通緝」的立委,象徵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堅定的國安防線。曹興誠點名徵召他參選,使其聲勢一時竄起。他若出征,能拉高國安議題高度,凸顯「台灣防線首都版」,但缺乏市政資歷,恐難說服主流民意。
王世堅是綠營最具話題的「政治網紅」,高知名度、火力十足,若黨內陷入僵局,他的參選至少可以炒熱氣氛。但是否具備治理格局,是外界質疑重點。
苗博雅則是「進步青年」的代表,擅長社會議題、擁有忠實支持群,但缺乏資源與動員能量,難以在結構上突圍。不過,這3人若成為輔選戰力,能在議題上為主將創造輿論火力,補足形象與聲量缺口。
穩定或破局,綠營的首都抉擇
綜觀8位人選,鄭麗君代表「穩定治政的女將」,吳怡農象徵「世代翻轉的旗手」,考驗民進黨在2026年戰略為何?黨若想止血、重整旗鼓,穩健路線可保底;但若要翻盤、激發選民熱情,唯有破局才可以創新。
台北市長選戰,不只是民進黨的市長爭奪戰,更是全黨的生存試煉。誰能在首都勝出,誰就能帶領民進黨走出執政疲態,重新凝聚信念、點燃綠營的戰火。這場戰爭,已經不只是誰能當選市長,而是誰能挽救全黨。
台中梧棲豬場爆非洲豬瘟,陳時中限時要求台中交疫調報告,並強調清消仍驗陽須依SOP執行。 圖:翻攝自直播畫面
前內政部長林右昌。 圖:張良一/攝
徐國勇捐10萬元投入花蓮救災。 圖:高逸帆/攝(資料照)
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今到民進黨中央黨部遞交參選臺北市長意願書,希望民進黨提名參選。 圖:張良一/攝
中國央視發布全球抓捕「台獨頑固分子」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對此,刑事局呼籲,言論自由為人民基本權利,民眾勿配合中方宣傳而觸法。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立委王世堅。 圖:高逸帆/攝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中)日前出席守環行動團隊宣講,強調改善公館圓環安全,不必填平地下道,她提出《民間版安全標線改造案》,有學理支持可提升安全性。 圖:張龍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