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宣布啟動「天鑄」(SkyFoundry)計畫,透過公私合作刺激本土產業,在未來2至3年內生產至少100萬架無人機,讓美軍士兵廣泛運用無人機,提升戰場偵察、攻擊與反制能力,以因應現代戰爭中無人機主導的趨勢。陸軍發言人表示,部分無人機將視為一次性彈藥,另一些則需具耐用性,但非永久使用,未來預計每年量產50萬至百萬架,是目前每年5萬架產量的10至20倍。
計畫係受烏克蘭戰爭啟發,無人機在造成傷亡與決定戰局上屢創關鍵。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哈里根(Pat Harrigan,北卡羅萊納州)強調:「現代戰爭中逾8成傷亡來自無人機,我們(美國)卻無規模生產能力,這是魯莽且暴露士兵風險」;為排除中國供應鏈依賴,「天鑄」計畫優先美國本土製造,涵蓋從馬達、感測器到電池的完整產業鏈。哈里根則在國會推動立法支持,強化美國工業基礎,確保在未來戰爭中「不讓敵人超越生產力」。
相較之下,中華民國國軍無人機採購計畫規模較小但聚焦國防自主。國防部2025年啟動史上最大軍用商規無人機標案,預計2026至2027年斥資約500億元新台幣,採購近5萬架,包括微型偵察與監視型等5類型無人機,計畫陸續於2025至2028年裝備陸、海、空軍。得標廠商被禁止採用中國零件,強調去除紅色供應鏈。相較美軍百萬架的巨量,美計畫注重數量與速度,台灣則強調中小型偵察與產業整合,兩者皆受地緣衝突驅動。台灣預算僅美軍1/20,凸顯資源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