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再度緊張。在以色列與伊朗戰爭結束六個月,以及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戰爭結束一年後,地區官員與分析人士警告,下一輪戰鬥可能已悄然醞釀。
過去 12 天的以色列—伊朗衝突以及黎巴嫩戰線的激烈交戰,造成數千人死亡、基礎設施嚴重受損,也重塑了地區聯盟格局。然而,兩場衝突並未解決核心戰略問題:伊朗持續發展核武與飛彈能力,並武裝其在中東的代理民兵組織。外交陷入僵局,核監督暫停,多國政府忙於應對加薩持續戰火,使分析人士擔心,更大規模、快速且破壞性的新一輪對抗只是時間問題。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雖然以色列與美國在 6 月戰爭中對伊朗核設施造成破壞,但並未完全摧毀核計畫。2015 年限制鈾濃縮的核協議已於上月到期,放寬的制裁措施被恢復,而新一輪談判破裂。熟悉核監督的官員指出,伊朗仍持有足夠製造約 11 枚核武的濃縮鈾,並秘密建造名為「鎬山」的新地下濃縮設施,拒絕國際核查。
國際原子能總署總幹事格羅西表示,伊朗目前仍持有約 400 公斤高濃縮鈾,距離武器級濃縮僅一步之遙。《紐約時報》引述海灣官員稱,以色列視此為生存威脅,認為再次打擊幾乎不可避免。
同時,伊朗在中國協助下重建彈道飛彈計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 調查指出,伊朗大量進口高氯酸鈉,固體燃料飛彈的關鍵材料,補充 6 月戰爭中損失的彈藥,並提升飛彈庫的規模與精準度。分析人士警告,一旦衝突再起,伊朗可能一次性發射 2,000 枚導彈,以壓倒以色列防禦,而非 6 月戰爭的 500 枚。
當前熱搜:林劍為薛劍嗆「斬首日相」辯護!矢板明夫:恐嚇是中國態度的延伸

沙烏地阿拉伯等阿拉伯國家目前主要關注加薩戰爭與國內穩定,但伊朗核武與飛彈擴張仍是核心戰略擔憂。今年 9 月,沙烏地與巴基斯坦簽署防禦條約,並尋求美國提供安全保障。分析人士指出,伊朗雖孤立且經濟受壓,但若衝突爆發,德黑蘭可能更具侵略性。
此外,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去年曾密謀暗殺以色列駐墨西哥大使,但被墨西哥安全部門挫敗。美國官員指出,這只是伊朗長期針對外交官與異議人士的全球威脅之一,雖已得到控制,但仍持續存在。
以色列北部邊境局勢再升溫。上週總理納坦雅胡警告,黎巴嫩應履行 2024 年 11 月由美國斡旋達成的停火協議,解除真主黨武裝。但以色列官員表示,真主黨尚未開始解除武裝,黎巴嫩既缺乏意願,也無能力執行協議。真主黨仍持有數千枚火箭與無人機,能打擊以色列北部與中部地區。分析人士警告,一旦戰事重燃,部分剛返回家園的以色列平民社區可能再度遭襲。
此外,有消息指出,伊朗計畫以價值 20 億美元的石油,換取中國的殲-20 隱形戰機、HQ-9 防空系統及殲-14 雷達,顯示中國在中東軍事平衡中的直接介入,也可能進一步改變區域軍力格局。
中東當前局勢處於脆弱僵局:伊朗核武與飛彈重建、以色列釋出再次攻擊訊號、真主黨武裝仍強大,阿拉伯國家在外交與威懾間尋求平衡,而國際監督幾乎癱瘓。正如一名海灣外交官所言:「每個人都在等待。沒有人認為戰爭已經結束。」
有消息指出,伊朗計畫以價值 20 億美元的石油,換取中國的殲-20 隱形戰機、HQ-9 防空系統及殲-14 雷達,顯示中國在中東軍事平衡中的直接介入,也可能進一步改變區域軍力格局。 圖:翻攝自X帳號@Globalsurv(新頭殼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