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月出口意外轉跌,為八個月來首度下滑。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數據,十月出口額年減 1.1%,與九月的 8.3% 強勁增長形成鮮明對比,也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3% 成長。據外媒報導,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前幾個月為了「搶在川普政府加徵關稅前出貨」的提前出貨潮已告一段落,加上歐美市場需求轉弱,導致出口勢頭快速降溫。

《路透社》分析指出,十月中國對美出口暴跌 25.17%,對歐盟及東南亞出口僅微增 0.9% 與 11%。這意味中國雖有試圖分散出口市場、加強與歐盟及東協的貿易關係,但仍難以取代美國這個每年逾 4 千億美元的最大買家。報導中分析師估算,失去美國市場的訂單,已讓中國整體出口成長減少約 2 個百分點,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0.3%。

全站首選:不斷更新》鳳凰颱風逼近!澎湖、花蓮宣布放假 11/11各縣市停班課一覽

《紐約時報》報導則指出,中國部分出口產業如汽車、太陽能電池板與電池等產品雖維持出貨量成長,但價格卻持續下滑,拖累整體出口總值。十月汽車出口量年增近 25%,但出口金額僅增 17%,顯示中國製造商正以降價策略消化龐大庫存。

此外,中國對歐盟、拉丁美洲、非洲及東南亞出口普遍疲軟,低技術商品如家具、服裝的出口占比下降,高附加價值但報價下跌的新能源產品反而比重上升。分析指出,近月人民幣兌美元小幅升值,使中國商品在部分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下降,但兌歐元仍貶值約 7%,有助支撐對歐出口。

報導也指出,中國對美出口下滑幅度已較前兩個月收斂,顯示川普政府新一輪關稅的衝擊可能略為減輕。一些中國企業則被懷疑透過越南等第三國轉運商品,以規避美方關稅。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淳指出,「對越南出口比例上升,說明中國利用轉運抵銷關稅影響的現象仍在擴大。」

全站首選:11月登陸颱風有多罕見?鳳凰颱風前已隔58年 若發生將創史上第三晚紀錄

截至十月底,中美貿易順差仍達 247.6 億美元,較前月增加,中國則藉由出口帶動工廠就業與經濟成長,彌補國內消費與房地產市場的疲弱。

日前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韓舉行會晤,雙方同意暫時下調部分關稅並凍結新制裁一年,被視為短期「緩衝」。不過,分析師認為,美中雙方長期仍將致力於「降低依存關係」,中國對美出口比重預計將持續下滑。《紐約時報》指出,「中國出口的量仍在增加,但價值在下降,這是另一種過剩產能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