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體近日大肆宣稱亞美尼亞將斥資 25 億至 30 億美元向印度購買蘇-30MKI 戰機,然而亞美尼亞官方出面澄清此說法純屬虛構。根據《亞美尼亞資訊社》(Armenia Information Agency)4 日報導,亞美尼亞國防部長帕皮基揚(Surén Papikyan)公開否認該傳聞,強調「亞美尼亞從未與印度進行任何接觸,也沒有達成任何戰機採購協議」。
這項辟謠令印度媒體先前的「重大突破」說法瞬間破滅,也讓外界重新質疑印度軍售計畫的真實性與可行性。此前多家印度媒體報導,亞美尼亞與印度正在就首批 8 至 12 架蘇-30MKI 戰機進行「最終談判」,交易金額高達 30 億美元,並包括飛行員訓練、後勤維護與配套的印度雷達及導彈系統,甚至將此視為莫迪政府「印度製造」政策的重要成果。
當前熱搜:香港宏福苑火災累計94死76傷還有25求助個案!今早完成7大樓爆破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帕皮基揚的否認揭露了印度軍工體系的多重困境。首先,蘇-30MKI 雖由印度組裝,但為俄羅斯設計,核心技術如引擎、雷達與航電系統仍仰賴俄方供應,任何出口都需俄羅斯批准。在亞美尼亞與莫斯科關係緊張的情況下,俄方顯然不會支持印度向其出口該型戰機。
其次,印度正在推動的「超級蘇霍伊」升級計畫仍停留在早期階段,預計 2027 年完成,甚至可能延至 2030 年。對亞美尼亞而言,選擇尚未成熟、需依賴外部零件的機型並不具吸引力。
根據最新消息,亞美尼亞對法國「陣風」(Rafale)戰機興趣更高。法亞兩國近年加強防務合作,簽署多項軍事協議。「陣風」戰機以高可靠度與精準性能著稱,被視為應對阿塞拜疆採購巴基斯坦「梟龍」Block 3 戰機的理想對手。然而,「飆風」單價連同訓練與後勤成本高達 2 億歐元以上,亞美尼亞恐需法方提供低息貸款或二手機支援。
全站首選:專論》洪秀柱前主席,妳哪位?

亞美尼亞拒絕採購蘇-30MKI 的消息,對印度國防工業無疑是一記重擊。莫迪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印度製造」政策,企圖打入全球軍售市場,但除菲律賓採購「布拉莫斯」導彈外,其他主要軍武產品出口乏力。此次挫敗暴露出印度在軍工技術與供應鏈自主性上的短板,也反映其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不足。
分析指出,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在南高加索地區的軍事對抗已進入空軍競爭階段,兩國分別尋求法國與巴基斯坦作為武器供應方,這不僅改變了地區軍事平衡,也突顯印度在新興軍售市場的邊緣化處境。印度若欲成為真正的軍事出口國,必須超越宣傳,建立以技術實力與信譽為核心的軍工體系。
印度空軍的蘇-30戰機。 圖:翻攝自 X《घात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