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今(1)日於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舉行「4000噸級巡防艦第4艘台北艦成軍暨首艘高緯度遠洋巡護船命名下水」聯合典禮,由總統賴清德親自主持,並邀請高雄市長陳其邁、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曾智勇、台船董事長陳政宏、立委李柏毅、邱議瑩、賴瑞隆、許智傑及海軍司令唐華、國防部常務次長黃佑民、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西拉雅正名運動推動者萬淑娟、產業界代表與地方仕紳共同出席,見證我國「國艦國造」政策的階段性成果。
台北艦為「籌建海巡艦艇前瞻發展計畫」最後一艘4000噸級巡防艦,全長約126.3公尺、寬約16.5公尺,續航力達1萬浬、能承受10級強風,具有3組射程達120公尺的高壓水砲,為海上執行驅離任務之重要配備,並設有20公釐遙控機砲輔助執法,以及鎮海火箭彈系統支援平戰轉換;該艦同時配置精良專業醫療設備,規格相當於野戰醫院等級之醫療艙間,於緊急情況時可進行遠端醫療視訊,給予傷患及時醫療診治。
全站首選:「給鄭麗文的公開信」曹興誠勸別太得意:妳為虎作倀必定遭反噬
此次命名下水的「SIRAYA(西拉雅)」,為「籌建海巡遠洋巡護船發展計畫」首艘高緯度遠洋巡護船,總噸位約5,000,續航力達1萬5,000浬(約2萬7,780公里),配備有適應高緯度低溫航行設備,可在南北緯55度範圍內執法;如遇大規模撤離、海上救援時,具有靈活調整空間配置的能力,強化人員收容空間。此外,西拉雅號採用「斧型艏」(Axe Bow)設計,用「切浪」取代「爬浪」,大幅減少傳統船艏抬起後猛烈拍擊海面的砰擊現象,讓船體在風浪中更為平穩。
台北艦甫交船後,於9月11日隨即展開首次勤務,前往遠達1,300浬外的帛琉執行敦睦遠航訓練,航程為期14天,途中實施各項海上專業訓練,包括航行操作、緊急應變、搜救與損害管制等項目,藉以檢驗新造艦的性能與系統整合度,並讓所屬人員與艦艇設備充分磨合;返航時,巧遇樺加沙颱風侵擾,於海上採取機動防颱,更充分驗證其耐浪性。經此任務驗證,確認艦艇與各項裝備性能均達標準、人員操作與執勤表現符合任務需求,今日辦理成軍典禮,正式投入海巡任務行列。
賴總統表示,今天見證嘉義級第四艘「台北艦」成軍及我國第一艘高緯度遠洋巡護船命名下水,象徵海巡新造艦計畫的重要里程碑與臺灣守護海洋的決心;面對中共灰色地帶侵擾,臺灣除強化防衛,也深化國際合作,共同維護區域和平,並推動修正海纜七法,完善關鍵基礎設施保護體系,確保通訊與航運安全。
當前熱搜:吳音寧接台肥董座年薪1500萬 藍委傻眼:養「超級肥貓」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表示,台北艦的成軍不僅強化海上防線,更凝聚產業與海巡同仁。新艦命名以「原住民族群」為主軸,這次命名下水的主角,呼應政府於今年10月23日公布施行之「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承載著對土地的敬意與對文化的傳承,這不只是命名,更是一段歷史的回聲、一份堅持的見證,並特別邀請長期為族人爭取權益的萬淑娟擲瓶下水,30年來她不畏艱難,為平埔族原住民身份發聲,她的光照亮了族群的未來,也照亮了今日的儀式。
管碧玲亦特別感謝賴總統,從台南市長任內起以明確的政治意志推動平埔族認定,讓被遺忘的名字重獲尊嚴,也讓信念化為法制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正是海巡人面對風浪與挑戰時的堅定,並強調海巡人員將「以台北艦為榮、以西拉雅為志」,持續以堅定信念守護臺灣的藍色家園。
艦隊分署表示,新造巡防艦艇的逐步交付,將持續提升我國海域執法、漁業巡護、海上救生救難及應處灰色地帶侵擾的應變量能,透過靈活運用各型艦艇投入海巡五大核心任務,全面強化國安、治安、平安等三面向,捍衛我國海疆,不負國人殷切期望。
管碧玲(右)向賴總統(左)呈獻台北艦船模。 圖:海巡署艦隊分署/提供
賴總統(中)與管碧玲(左)為我國首艘高緯度遠洋巡護船「西拉雅」命名揭牌。 圖:海巡署艦隊分署/提供
萬淑娟(左二)為「西拉雅」遠洋巡護船擲瓶下水。 圖:海巡署艦隊分署/提供
台北艦出港英姿。 圖:海巡署艦隊分署/提供
台北艦具有射程達120公尺的高壓水砲。 圖:海巡署艦隊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