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近年對於歐洲「戰略自主」的追求逐漸清晰,法國陸軍參謀長皮埃爾.希爾(Pierre Schill)昨(26)日在國民議會聽證會上明確表示,法國「準備在 2026 年向烏克蘭部署部隊」,並將這項計畫正式納入「未來規劃」。希爾強調,部署須以「俄烏停火」為前提,但他罕見的公開表態,等同向國際釋出明確信號:巴黎準備在戰後烏克蘭實地駐軍。

根據法國軍方說法,目前約有 7,000 人的快速部隊,能在 12 小時到 5 天內完成集結,隨時投入海外行動;而 2026 年預定舉行的「獵戶座-26」多國聯合軍演,已被視為這次駐軍計畫的預習演練。與此同時,《華爾街日報》披露,歐盟內部也正推動「安全保障草案」,擬組成約一萬人的聯合部隊駐烏,負責訓練與停火監督任務。法國提前發聲,被認為是在歐盟尚未統一立場前搶下主導權。

現正最夯:鄭麗文反國防預算背離民意!游盈隆:若贏兩大選、教科書得改寫 

不過,《邊解感》分析指出,法國此舉表面上是為了支援烏克蘭安全,背後卻是與德國長期在歐洲防務主導權上的暗鬥。文章中指出,德國始終傾向依附北約的集體防禦架構,而法國則主張建立不依賴美國的「歐洲戰略自主」。自 2023 年起,馬克宏便多次強調歐洲應有「自主決定戰與和」的能力,如今趁美國軍援縮減之際,法國顯然想藉駐軍計畫填補權力。

法國總統馬克宏(右)日前宣佈將在數日內交付烏克蘭一批 幻影 2000 戰機與新型 SAMP/T 防空系統飛彈。 翻攝自 X《MAKS 25》

馬克宏 25 日更宣布,將在數日內交付烏克蘭一批 幻影 2000 戰機與新型 SAMP/T 防空系統飛彈,外界研判為 Aster-15 或 Aster-30 型,用以攔截俄軍彈道飛彈;同時啟動新的烏軍飛行員再培訓計畫,以縮短課程時程並提升實戰效益。

但這場「前傾布局」也潛藏政治與軍事雙重風險。根據《華盛頓條約》第五條,北約成員若遭「武裝攻擊」,其他國家應集體防衛,但前提是攻擊發生在成員國領土。但烏克蘭並非北約成員,若法軍駐烏遭襲,法軍此舉為「自願軍事部署」,北約是否該出手援助,屬於制度灰區。這種模糊空間,正給了俄羅斯可操作的餘地。

全站首選:承認捅了馬蜂窩! 罵賴總統「魯莽」後 美智庫「另類」再發聲 : 若開戰 美不會馳援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日前警告,若駐軍未同時顧及俄方安全需求,將被視為「非法駐紮」。  圖:翻攝自 X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日前則警告,法國等西歐國家正在「加速地區軍事化」;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則強調,若駐軍未同時顧及俄方安全需求,將被視為「非法駐紮」。俄軍過去一年多次空襲被稱為「國際教官營地」的設施,顯示莫斯科早已預設「合法打擊」框架,一旦法軍出現在烏克蘭境內,隨時可能成為敵對攻擊目標。

法國試圖以「有限駐軍」換取「安全話語權」,但在俄方敵視、北約態度曖昧、歐盟尚未形成共識的多重夾縫中,這場政治豪賭極具不確定性。一旦出現傷亡或衝突升級,後果將不僅限於法國政府,而是整個歐洲安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