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在臨時國會的首相指名選舉中,高市早苗獲選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象徵日本政治進入新時代,高市首相不僅打破性別與派閥的傳統壁壘,也重塑日本保守政治的權力結構。以麻生系改革派為核心、結合維新會的地方創新力量,高市首相推動「保守現代化」路線,延續安倍外交遺產並深化日美同盟;對台灣而言,高市首相的親台立場與民主價值共鳴,預示台日關係將邁向制度化、戰略化的新階段,成為印太安全與經濟合作的重要支柱。
一、歷史性突破與政權再定位:女性首相的象徵與制度延續
高市早苗的勝選首相,象徵日本政治文化的轉折,因為作為自民黨史上首位女性總裁與日本女首相,這不僅是性別政治的突破,更意味著保守陣營內部權力的再分配;此外,鑑於日本長期以來的政治領導結構由男性派閥主導,而高市首相以「麻生系保守改革派」姿態出線,展現女性政治領導的可能性,也反映出日本社會對世代與性別更新的期待。
選前一天,高市首相成功與日本維新會簽署聯合執政協議,開創「自維聯合政權」的新政治結構,而這政治重組,並非權宜之計,而是一種理念相容的聯盟,因為維新會強調地方分權與行政改革,高市首相強調國家安全與制度穩定,兩者的結合象徵「中央權威與地方創新」的融合,形成新型保守聯盟。
在政策取向,高市首相延續安倍晉三以來的「印太戰略」與「自由民主聯盟體系」,強化日美同盟、推進憲法修正、提升防衛支出,同時以「經濟安全」為軸,確保日本在供應鏈、能源與科技上的自主權;而她的政治定位介於安倍式強勢保守與岸田式溫和穩健之間,代表日本將走向「保守現代化」的路線,既維持制度連續性,又注入改革動能。
然而,高市首相的挑戰也不容小覷,因為自民黨在參眾兩院皆未過半,聯合執政的穩定性仍待考驗;公明黨的脫離意味創價學會選票的流失,對執政基礎造成壓力,所以高市首相必須兼顧黨內派閥平衡、財政政策爭議與社會保守議題的張力,方能穩定政權。
當前熱搜:藝人閃兵案拘提撲空! Energy坤達今晨搭機離境 柯佳嬿:出國工作
二、台日關係深化:從民主夥伴到安全戰略同盟
高市早苗的外交信念核心是「民主國家聯盟的安全共榮」,她明確支持「自由開放的印太」(FOIP)戰略,並視台灣為此架構的重要支點。此一理念的延續,使得台日關係在戰略與價值兩個層面皆將進一步深化。
第一,在價值觀外交上,高市首相一貫強調「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的共同價值,這與台灣形成天然的政治共鳴。日本在安倍時期推動「台灣是共享價值的夥伴」政策,而高市首相上任後,可能強化雙邊政策協調機制,例如台日安全對話、科技合作諮詢平台與防災外交交流,進一步制度化雙邊互動。
第二,在安全與軍事層面,高市首相有強烈的安全戰略意識。她主張日本應具備「先制反擊能力」,支持自衛隊強化對島嶼防衛與情報監測的能力,並積極參與印太安全合作。對台而言,這代表日本將更明確參與區域防衛網絡,特別是在情資分享、衛星監測與後勤支援上。若台海危機升高,高市政權將延續「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政策框架,透過美日同盟機制與台灣形成間接安全互助。
第三,在經濟與科技合作方面,高市早苗曾推動《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主張建立「關鍵技術供應鏈」與「戰略物資儲備體系」。台灣在半導體、高科技製造與AI領域的優勢,正符合日本強化自主科技的需求。未來台日雙方可能簽署更多技術保密協議,或共同建立晶片材料、綠能電池與網路安全的合作平台,形成「科技安全聯盟」的新模式。
第四,台日雙方在國際多邊場域的合作將更加頻繁。日本在G7與APEC中持續為台灣發聲,高市政府將延續此立場,推動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CPTPP等區域經濟架構的努力,進一步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
三、外交風險與區域挑戰:平衡對中政策與國際現實
然而,高市政府的親台與對中強硬立場,也將可能引發中日關係緊張。中國或藉貿易、外交及海上行動對日本施壓,特別是在東海釣魚台(尖閣諸島)與台灣周邊海域增加軍事活動,這對日本的經濟安全與能源進口航道都構成風險。
因此,未來的高市政權可能採取「戰略穩健」的外交策略:一方面強化與台、美、澳、印的合作,鞏固印太安全圈;另一方面維持與中國的經貿交流與危機管控,避免全面對抗。所以高市首相將可能延續前幾任政權的「雙軌外交」,即「強化防衛、穩定關係」並行,以確保日本在中美對抗中的政策彈性。
對台灣而言,這樣的日本不僅是堅實的安全夥伴,更是區域局勢中的潛在調節者,只要高市政權能在強化防衛、深化同盟的同時維持對中政策的穩健,日本將在印太安全架構中發揮「戰略緩衝支點」的作用,協調美中對立與區域穩定之間的張力;此外,這種「強勢防衛、理性外交」的雙軌策略,將有助於穩定東亞局勢,降低台海誤判與軍事升溫的風險。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有助於維持和平,也為創造台日安全合作更具可預測性與信任基礎的戰略環境。
四、台灣的應對與前瞻:從夥伴深化到策略共構
面對日本政權重組,台灣應主動強化「政策對接機制」,首先是,外交部與國安會可成立「日本政權研究工作小組」,追蹤高市政府的國防、經濟與外交方向,制定中長期台日合作藍圖;其次是,在經貿層面,可積極促成台日半導體、AI、能源轉型的共同基金與研發中心,並推動「台日安全產業論壇」,強化企業層級的合作;再者是,教育與地方層面的互動也是深化關係的重要渠道,可鼓勵雙方大學建立「安全經濟研究聯盟」、擴大青年交流計畫,讓「民間外交」與「地方連結」成為支撐戰略夥伴關係的社會基礎。
五、結論:日本女性時代的開端與台日關係的升級
高市早苗的當選不僅是日本政治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保守體制與女性政治力量融合的象徵,也隨著高市的就任首相,意味著日本將進入一個「強勢改革、穩定為本」的新時代;對台灣而言,高市政權的誕生是戰略契機,因為她代表一個更具價值共鳴、戰略互信與科技互補的日本。
展望未來,台日關係有望從「準同盟」邁向「戰略共構」的新階段,在區域安全、供應鏈穩定與國際倡議上形成更緊密的合作網絡;然而,台灣也必須警覺此合作下的風險,妥善管理與中國的互動,確保「強化台日」不等於「激化對中」。唯有在穩健的外交策略與政策連動下,台灣才能在高市早苗新政權的時代中,真正把握歷史性的新契機,成為印太民主網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