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央行去年九月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今年來許多購屋者向銀行申辦房貸「觸了軟釘子」、新申貸人數顯著下滑。台灣房屋彙整聯徵中心最新數據指出,上半年(H1)整體金融機構新申辦房貸的人數僅約 11.8萬,年減 5.4萬,降幅多達31.5%;其中,銀行申貸人數慘縮 35%;不過,不過保險公司卻敞開大門,逆勢漁翁得利,年成長高達 86.2%,堪稱房貸市場最大黑馬。
根據數據顯示,全體銀行之新申貸人數縮水最多,今年上半年不到 10萬人申貸,對比去年同期的 15萬餘人,掉了約 5.3萬,降幅達 35.1%,信用合作社與農漁會信用部等申貸人數對比去年也下滑近兩成;反倒保險公司異軍突起,上半年新增 3,813人申貸,年增 86.2%,將近 9成,是業績成長最亮眼的金融機構。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銀行新申貸人數減少的原因,包括買氣萎縮,央行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提升存款準備率、財金部會金檢、《銀行法》72—2條等約束,都讓銀行對房貸業務的承作更加保守。由於保險業非受銀行法規範,且保險業的不動產放款上限為 35%,比銀行的 30%更高,過去也較少發展不動產放貸業務,因此可貸水位較充沛,去年起部分原本退出房貸市場的保險公司,以「救世」之姿重回房貸市場,服務客戶之餘,也有助拓展保險客源。
根據聯徵中心數據,從去年九月限貸令開始至今年六月為止,保險公司新申貸人數總計達 6,304人。金管會八月底資料,到明年底前,保險業還有 3,300億元的房貸承作空間,也讓保險業的房貸業務,在「打炒房」的大環境下仍逆勢顯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