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談話,總統賴清德提「沒有台灣,就沒有中華民國」,但立法院長韓國瑜卻稱「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台灣」。台灣民意基金會今(21)日發布民調指出,賴清德的主張,獲4成8同意,3成9不同意。而韓國瑜主張,獲5成1同意,3成6不同意。韓國瑜的說法獲得較高程度支持。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早上發表十月民調報告,主題是「以哈停火、川普變數與兩岸關係」。

對於「沒有台灣,就沒有中華民國」的看法,民調詢問,「10 月9 日,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晚會說:「沒有台灣,就沒有中華民國」,請問您同不同意?」

結果發現:24.7%非常同意,23.6%還算同意,16.9%不太同意,21.7%一點也不同意,8.4%沒意見,4.7%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四成八基本上同意賴總統「沒有台灣,就沒有中華民國」的主張,三成九不同意。

這項發現透露了一個訊息,那就是,賴總統如此重視的「沒有台灣,就沒有中華民國」的主張,只獲不到半數國人的正面呼應。

全站首選:當年表態支持台獨如今卻喊「台灣人就是中國人」李筱峰六問鄭麗文

這項立論,在今日台灣社會照理說,應該有高度共識才對,但實際上竟然社會看法分歧,反對者不在少數。原因為何?是否和賴總統近三個月整體聲望下滑,影響力與說服力跟著下滑有關?值得推敲。

進一步分析,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首先,從政黨支持傾向看,民進黨支持者,八成四同意「沒有台灣,就沒有中華民國」,一成不同意;國民黨支持者,二成一同意,七成二不同意;民眾黨支持者,三成六同意,五成九不同意;中性選民,三成二同意,四成不同意。由此可見,民進黨與國民黨支持者對賴總統這項立論有截然不同的反應。

第二,從統獨傾向看,獨派,七成一同意,二成二不同意;現狀派,三成九同意,五成四不同意;統派,一成八同意,七成九不同意。

第三,從省籍族群角度看,河洛人,五成二同意,三成三不同意;客家人,四成七同意,四成一不同意;外省人,二成九同意,六成一不同意。

第四,從世代角度看,每一個年齡群組都呈現多數或一面倒同意,除了 55-64 歲多數人不同意。

第五,從教育背景看,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者和初中/國中及以下教育程度者,都呈現一面倒同意,專科教育程度者多數不同意,高中/高職教育程度者同意者略多一些。

至於國人對「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台灣」的看法,民調詢問,「立法院長韓國瑜,在雙十國慶致詞時則說:「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台灣」。請問您同不同意? 」

結果發現:23.4%非常同意,27.2%還算同意,19.4%不太同意,16.5%一點也不同意,8.5%沒意見,5.1%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五成一基本上同意韓國瑜「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台灣」的主張,三成六不同意。

這項發現透露了一個訊息,那就是, 立法院長韓國瑜 「沒有台灣,就沒有中華民國」的主張,獲得過半數國人的正面呼應,意味這項主張在台灣言論市場仍受一定程度的歡迎。

進一步分析,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首先,從政黨支持傾向看,民進黨支持者,二成八同意「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台灣」,六成六不同意;國民黨支持者,八成一同意,一成二不同意;民眾黨支持者,七成七同意,一成九不同意;中性選民,四成四同意,二成八不同意。由此可見,民進黨與在野黨支持者對韓國瑜這項立論有截然不同的反應。

第二,從統獨傾向看,獨派,三成六同意,五成五不同意;現狀派,六成五同意,二成六不同意;統派,八成三同意,一成五不同意。

第三,從省籍族群角度看,河洛人,四成六同意,四成不同意;客家人,五成九同意,三成一不同意;外省人,六成六同意,二成不同意。

第四,從世代角度看,每一個年齡群組都呈現多數或一面倒同意。

第五,從教育背景看,除了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者外,初中/國中及以上教育程度者都已多數或一面倒同意。

整體而言,如果韓國瑜與賴清德分別代表藍綠陣營,在台灣與中華民國相互關係的問題上進行交鋒,就目前台灣整體民意狀況而言,藍營在論述面略居上風。

本次調查由台灣民意基金會游盈隆教授負責問卷設計 、報告撰寫、研究發現的判讀、及相關公共政策與政治意涵的解析;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受本基金會委託,主要負責抽樣設計、電話訪談、資料清理與統計分析。

訪問期間是 2025 年 10 月 13-15 日,共三天;對象以全國為範圍的二十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為市話與手機並用的雙底冊抽樣(dual-frame random sampling) ,市話70%,手機 30%。有效樣本 1070 人,市話 750 人,手機 320 人;抽樣誤差在 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 3 個百分點。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經費來源是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

國慶晚會9日晚間在台中市文心森林公園圓滿戶外劇場舉行,賴清德致詞。   圖:翻攝賴清德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