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四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共突然拋出重磅炸彈:中國國防部宣布,經中央軍委與黨中央批准,對何衛東、苗華、何宏軍、王秀斌、林向陽、秦樹桐、袁華智、王厚斌、王春寧等九名上將進行立案審查,指控其「嚴重違紀違法,涉嫌職務犯罪,數額特別巨大,性質極為嚴重,影響極其惡劣」,隨即開除黨籍與軍籍,並移送軍事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這不僅是中共軍史上空前的「九上將同日落馬」事件,更是一次政治核爆。從中央軍委副主席到火箭軍、海軍、武警、東部戰區、聯合作戰中心與政工中樞,幾乎所有核心軍事系統一夜潰堤,形同「高層軍事團滅」。
全站首選:下週「風神颱風+東北季風」發威!全台暴雨降溫天氣一圖看
這場整肅不只是清理腐敗,更是對軍中信任的總體破產。軍委七人,已有三席空缺。補位迫在眉睫,但真正的問題是:習近平,還能信誰?
九上將同日落馬,軍改成了反噬的怪獸
過去十年,習近平不遺餘力地推動軍改,裁撤四總部,設立五大戰區,打造聯合作戰體系,看似是現代化改革,實則是集中軍權於「習核心」之手。口號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如今只剩「聽黨指揮」,而「能不能打勝仗」早已不在問題清單內。
而此次被清洗的九人,全都是習近平親手拔擢的一線將領。何衛東是台海演訓的主導者,苗華與何宏軍是政治工作樣板,王厚斌被安排整頓火箭軍,可謂「親信中的親信」。如今,這些人無一倖免,不僅狠狠打臉軍改本身,更打穿了習近平的用人邏輯。
當前熱搜:黃國昌墜落恐比柯文哲更徹底 他點出關鍵3原因:我等著看他身敗名裂
這不再是反腐,而是權力的自我吞噬。
軍委不是制度性任命,而是忠誠型賭注
按理說,中央軍委應是國家軍事最高決策機構,肩負作戰、戰略、規劃、監督等關鍵職能。但在習近平治下,軍委早已蛻變為一個「高階效忠圈」。選人標準從專業與資歷,全面轉向背景與忠誠。
這正是目前的困境:具備軍事履歷的人不夠「可靠」,真正讓習近平放心的「自己人」又經不起時間檢驗。當體制繞過制度轉為意志,任何錯誤都不再是系統問題,而是個人信任的崩潰。
未來人選的潛力評估:軍委不是選才,而是選「可控」
這場大清洗之後,軍委三席空缺勢必在四中全會補齊。但補位的邏輯,已不在於「選才」,而是「選得可控」。可見潛在人選,大致分為三條主線:
其一,是傳統軍種的正統主官。
如陸軍司令李橋銘,具備上將軍銜與中央委員資格,履歷完整,兵種正統,是最具代表性的候選人。但他並非習近平嫡系,在當前政治生態下,這一點可能成為致命弱點。
其二,是新軍種與數位體系的改革象徵。
戰略支援部隊司令李鳳彪、信息支援部隊的李偉與畢毅等人,代表軍改後的新方向,聚焦科技、電子戰、數位作戰。若習近平希望「以改掩敗」,這批人將有機會進入軍委。但問題在於,這些新兵種尚未在軍中站穩腳跟,真正掌權尚需習近平強力加持。
其三,是政工系統的清白補位。
南部戰區政委王文全、中部戰區政委徐德清等人,具備政工履歷與政治背景,是典型的「穩定人選」。在苗華與何宏軍落馬後,政工體系急需補位,他們或許不是最強的將軍,但可能是「最不會出事」的人。
總體來看,習近平當前缺的不是將軍,而是可信將軍。這不是軍事結構的問題,而是個人極權導致的人才荒。
習近平的軍委重構三路徑:要軍隊,還是要絕對忠誠?
當下軍委人事重建,大致可能走出三種方向:
第一,是「忠誠優先」的極端重構。
這種路徑將完全放棄專業性,補位人選僅看忠誠,軍委將變成政治監控單位,與作戰規劃無關。
第二,是「主力回歸」的功能修補。
若習意識到軍事力已被削弱,將可能啟用傳統軍種主官如李橋銘,以恢復軍委基本戰力結構。但這也意味著部分放權,對習而言是一種不情願的妥協。
第三,是「改革象徵+政工搭配」的混合模型。
這最接近習近平一貫風格:表面上擁抱軍改、科技戰,實際上由政工條線監控體系運作,確保「改革可控」,達到軍事不反彈、權力不旁落的效果。
從當前局勢看,第三種模式最可能出線。這不僅讓習近平得以繼續高喊改革,也能維持權力在手、軍隊不出軌的現狀。只是,這樣的軍隊,還打得了仗嗎?
結語:當你只能信自己,清洗就永無止境
這場史無前例的軍事整肅,已不再是制度糾偏,而是一場忠誠政治的自我崩潰。習近平過去十年親手打造的軍隊,如今高層近乎一網打盡。問題不在於這些人有多腐敗,而在於一個只靠個人信任選人的體制,終究會走到「信錯也沒人敢提醒」的絕路。
軍委重建,不會讓解放軍更強,只會讓它更服從、更僵化、更易斷裂。因為在這個體制中,人才不重要,可靠才重要;能打仗不重要,不出事才重要。
最終,這不是軍改的破局,也不是反腐的勝利,而是權力不信任任何人的結果。
而一個無法信任任何人,只能信自己的領導人,注定要在不斷清洗中,孤身站在廢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