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後,其能源部門遭到西方國家制裁。中亞國家也趁機取而代之,根據烏克蘭媒體《廣場起義》(Euromaidan Press),俄羅斯的中亞能源帝國正在崩塌。
報導指出,莫斯科當局倚靠能源輸送管道,掌握了在中亞的權力。莫斯科建造了這些油氣網絡,將哈薩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向北連接起來,使俄羅斯既是市場,也是全球出口的守門人。但如今,這些連結正成為烏克蘭戰爭中國家的生命線,而對於那些押注莫斯科持久力的投資人來說,卻是一種負擔。
當前熱搜:2家插五星旗制裁我官兵行庫?王定宇公布:台銀人壽與玉山銀行
中國已取代俄羅斯成為該地區的主要買家。土庫曼的天然氣幾乎全部流向東部,由北京提供資金和保障。哈薩克和烏茲別克正在擴大與中國的能源夥伴關係,速度之快,莫斯科難以應對。
土耳其受益於歐洲大部分能源多元化。它擁有南部天然氣走廊,該走廊將阿塞拜疆的天然氣輸送至西部,並可能最終輸送中亞天然氣。即使沒有新的管道,哈薩克也在繞過俄羅斯的路線,透過里海向土耳其輸送更多石油。
如果制裁放鬆,伊朗可能會開闢通往波斯灣的南部出口,進一步削弱俄羅斯的角色。
同時,莫斯科正在崩潰:烏克蘭對煉油廠的攻擊、西方技術的流失以及投資的縮減,都削弱了其作為合作夥伴的可靠性。
報導指出,俄羅斯維持在中亞能源關係的能力正在減弱,並將在未來五年持續下去。加強對俄羅斯計畫的投資力度的投資者不僅參與了對烏克蘭的侵略融資,而且還將自身暴露於擱淺資產、不可靠的合約和日益增長的聲譽風險之中。
投資人正在將資本轉向其他路線——從裏海向西輸送至土耳其、擴展到中國的管道,甚至與伊朗進行互換交易——加速了俄羅斯強制性能源網路的瓦解。這也使投資者為已經成型的能源未來做好了準備:莫斯科不再是不可或缺的樞紐,而是一個正在逐漸衰落、努力維持影響力的參與者。
地區參與者已在尋找確保其獨立於莫斯科的路線和理由。哈薩克宣布新建科斯塔奈港,並改善里海現有港口,以開發「中間走廊」,即一條替代途經俄羅斯的海上運輸路線。
報導指出,哈薩克的石油、土庫曼轉向中國的天然氣以及烏茲別克對俄羅斯天然氣日益增長的依賴,都顯示莫斯科的中亞能源帝國正在崩潰,並重塑著區域權力格局。
哈薩克在石油產量上占主導地位,土庫曼斯坦在天然氣產量上領先——兩國都面臨來自莫斯科的不同壓力。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是該地區能源市場的長期參與者,兩國於 8 月 8 日簽署了一項和平協議,使雙方都能夠實現能源獨立。
報導指出,俄羅斯能源並非、也從來不只是商品,而是一種武器,其威力取決於脆弱且日益衰落的地區關係。如今各方正在撤資,不僅是基於道德,更是精算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