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買房真的大不易。要申請設立一塊台北市的門牌號碼,需要準備多少錢才夠?
據內政部統計,在北市 12個行政區中,每戶成屋之平均總價最高的為大安區 3,418萬元;最便宜的是萬華約 1,546萬元。而在 12個行政區中,就有 11個行政區平均價總達 2,000萬元以上。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於臉書粉專發文分析,依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自 2024 年至 2025 年第一季,台北市各行政區的成屋買賣契約,若不限建物類型,平均每戶的總價由高至低依序為:大安區 3,418萬元,中正區 2,902萬元,信義區 2,674萬元,松山區 2,666萬元,內湖區 2,586萬元,南港區 2,585萬元,士林區 2,494萬元,大同區 2,172萬元,北投區 2,054萬元,文山區 2,037萬元,中山區 2,012萬元,萬華區 1,546萬元。
何世昌分析,在 12個行政區中,有 11個行政區平均價總達 2,000萬元以上。如果自備款抓二至三成,則至少要準備 400萬~600餘萬元自備款,買在大安區起碼要備妥 700萬~1,000出頭萬的自備款。1,000萬在中南部可以全現金買到一間中古屋,但在大安區就只是微薄的頭期款。
何世昌指出,比較意外的是,中正區平均總價 2,902萬元,總價比信義、松山區更高,且比相鄰的萬華多出近一倍。而內湖、南港這兩個科技產業(內科、南軟)聚落區,平均總價均達 2,500萬元以上,分居台北市第五、六名。並不忘提醒,「為了避免違約,建議儘量拉高自備款成數」。
現正最夯:對話紀錄曝!李正皓秀鐵證:王鴻薇操控聯合報抹黑潘孟安 請妳道歉下台!
對於預算較有限的人而言,何世昌指出,萬華是最親民的區域,近一年多來平均總價約 1,546萬元,是多數台北市雙薪家庭可負擔的總價帶,但不見得能夠接受當地的環境。而總價倒數第二名的中山區,雖然生活機能完備、發展成熟且交通便利,唯因小宅數量較多,尤其是條通商圈一帶及周邊為數眾多的套房社區,小宅成交量大,因此壓低平均總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