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上(9)月28日迎來創黨39週年,兼任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日前發函全體黨員,強調將與黨公職延續創黨信念,堅定守護民主自由與國家主權,並呼籲同志「鞭策指教、不足改進」。前副總統呂秀蓮今(6)日則在臉書撰文,以〈後美麗島的民進黨〉為題,提醒黨內應回歸初心,指「壯大台灣不能只是壯大自己或派系」,更不該用人唯親。
呂秀蓮在文中追憶甫以87歲辭世的前行政院長張俊雄——1979年「高雄事件」後15位辯護律師之一,與蘇貞昌、謝長廷同屬「美麗島世代」。她指出,多位辯護律師後來遠離政壇、不求權勢,展現高風亮節,而張俊雄任行政院長時,因宣布停建核四引起爭議,但始終「奉命行事、為人謙和」,任職總統府秘書長期間「府內風平浪靜,是我最安穩的日子」。
當前熱搜:南非降格台灣代表處並限期遷離首都 駐處代表坦言「台灣人在當地不再受歡迎」
她也提及,張俊雄晚年投身監獄傳教、度化重刑犯,「其慈悲與堅毅令人欽佩」,並祈願他「回歸主懷,庇佑台灣」,也請其夫人家眷節哀順變。
回顧美麗島運動精神,呂秀蓮表示,當年諸君子爭取「還政於民、總統直選」,即使被褫奪公權仍堅持推動,最終促使李登輝政府召開「國是會議」修憲,讓1996年3月23日成為台灣史上首次總統直選。她建議,該日應訂為「中華民國台灣主權獨立紀念日」,以區別於1912年南京建立的「大陸中華民國」。
呂秀蓮進一步指出,2000年民進黨首次政黨輪替、實現「兩性共治」,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落實了「民主、法治、平等」的核心價值。但她也坦言,扁家貪腐案及紅衫軍風波讓民進黨蒙塵;而蔡英文主政後,雖掌握黨政大權,卻因對黨外運動歷程較為陌生,導致黨內新世代「仕途順遂但歷練不足」,讓部分人憂心「當年反抗的不公不義,似有陰魂再現」。
當前熱搜:中秋連假結束「開工日濕噠噠」?天氣風險:東北季風增強明轉雨
但今年賴清德在黨慶信中提及「延續創黨信念、壯大台灣」,呂秀蓮感嘆,現今民進黨黨公職中已無「美麗島人士」,不少年輕黨員對事件背景「恐怕一知半解」。她建議黨中央應強化歷史與民主化教育,思考如何在「後美麗島時代」延續初衷。
她最後強調,美麗島精神的核心是「為理想犧牲,功成不必在我」。要壯大台灣,就應求才若渴、天下為公,而非只鞏固派系利益。她也提醒,當前台灣面臨美中「聯手管理與交易台灣」的新挑戰,民進黨唯有重拾信念、以實力凝聚民心,才能真正守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