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日簽署行政備忘錄,正式宣布美國與加勒比海地區販毒集團(drug cartel,或譯毒品卡特爾)進入「非國際武裝衝突」,並將販毒集團成員認定為「非法戰鬥員」,為上個月美軍在加勒比海發動的三次致命打擊提供法律依據。美軍打擊行動造成至少17人死亡,引發國會兩黨強烈質疑。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AP)報導,川普政府援引總統戰爭權力,主張卡特爾為已指定恐怖組織,其販毒行為構成對美國的「武裝攻擊」。備忘錄強調,雖然盟國已努力打擊這些跨國集團,但卡特爾持續在西半球發動攻擊,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白宮發言人安娜.凱利(Anna Kelly)表示:「總統依據武裝衝突法保護國家免受毒品威脅,正兌現打擊卡特爾、消滅國家安全隱患的承諾。」

全站首選:苗栗隨機殺人兇手「出獄才半年就犯案」!縣長鍾東錦回應了

事件源於9月美軍針對涉嫌販毒船隻的行動。9月2日,美軍擊沉一艘疑與委內瑞拉販毒集團「阿拉瓜火車」(Tren de Aragua)相關的快艇,造成11人死亡;9月15日另一次行動摧毀一艘船隻及毒品,約3名「非法戰鬥員」喪生。這些目標多來自委內瑞拉,川普政府稱其運載毒品將導致美國人死亡。近期,美軍在加勒比海部署前所未有規模的海軍力量,包括船舶與特種部隊,委內瑞拉政府則指控美戰機入侵其領空。

美國軍事媒體《Military》報導,國會對於川普行政備忘錄反彈激烈。現任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傑克·里德(Jack Reed,民主黨籍,羅德島州)批評:「川普政府未提供可信法律依據、證據或情報,這些行動缺乏國會授權。」共和黨議員亦擔憂行政權力過度擴張,將執法轉為軍事行動。獨立法律專家指出,此認定可能繞過國會批准,擴大總統權力,違反戰後處理毒品犯罪的傳統框架。人權團體則質疑打擊的合法性,稱無證據證明船上人員與毒品直接相關。

報導分析,政策反映川普「美國優先」議程的轉變,從非干涉主義轉向主動軍事介入,旨在遏止芬太尼(Fentanyl)等毒品流入美國。但是,若無國會監督,可能引發法律挑戰與外交緊張,尤其涉及委內瑞拉等國。未來,美軍行動恐擴大,國會已要求五角大廈提供完整卡特爾名單與情報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