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叫計程車,習慣透過Uber、Line Taxi等「叫車平台」,不過今(3)日消基會就揭露,很多時候因司機未依指定地點停靠等因素,導致消費者未搭上車還被扣40元「取消費」,對消費者不公平,對此,交通部回應,已發文給相關單位,提醒相關取消費用須納入營業計畫書內,後續將請各單位進一步檢視,收費必須合理清楚。
消基會今日開記者會指出,很多叫車平台設置的「取消費」制度,已引發不少消費爭議,使消費者在不知不覺間淪為弱勢一方。像是有人搭乘 Uber時,司機未依指定地點停靠,但系統仍會顯示「司機已抵達」,讓乘客在原地苦等。
全站首選:苗栗隨機殺人兇手「出獄才半年就犯案」!縣長鍾東錦回應了
或司機有時尚未抵達精確的上車地點,原本告知需 8 分鐘才能抵達,卻提前 4 分鐘出現,並立即開始倒數等候時間,若等待超過 5 分鐘後司機取消訂單,乘客因此被收取40元取消費。
此外,即便消費者選擇自行取消訂單,也難以避免糾紛。平台通常會立即扣取「取消費」,而當乘客欲提出申訴時,多只能透過文字客服進行,處理速度緩慢且常見「罐頭式回覆」。更有平台會要求消費者自行舉證司機未到達指定地點,等於將舉證責任轉嫁給消費者,使其在爭議中處於不利地位。
目前各大平台對「取消費」的規範各有不同,但普遍以「40元」為基本收費標準。Uber:乘客在預約行程後超過3分鐘取消,或司機抵達並等待超過5分鐘取消,乘客需支付取消費40元;yoxi:即時行程若乘客取消或超過3分鐘未上車,需支付40元;預約行程取消則收取80元;Line Taxi:乘客在司機抵達後取消,或司機等候3分鐘未見乘客上車,皆收取40元。若為機場專車,取消費更可能高達300元。
當前熱搜:爆菱傳媒關燈內幕!李正皓:陳佩琪看1.2億豪宅資訊是不是黃國昌你給的?想清楚再回答
從規則設計來看,業者普遍採取「短時間等待+固定費用」的模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若乘客遲到就必須付費,但若司機遲到或臨時取消,平台多半僅提供「重新派車」,卻無相對應補償措施,殊為不公。
對此,交通部回應,近日已發文給各主管機關,包括六都直轄市和公路局,提醒相關取消費用須納入營業計畫書內,主管機關審議時,就要同步審查其收費合理性,不見得一定要訂定統一標準,部分規模較小的叫車平台取消費收費較低,有的甚至沒收,重點是收費合理性,且應充分揭露資訊讓消費者清楚了解,後續交通部將再函請各主管機關進一步檢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