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釀成災情至今,光復鄉復原路仍舊漫長。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3日)邀請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召開「花蓮光復災後,漫漫復原路怎麼走?」記者會,李鴻源示警,堰塞湖再發生的機率滿高,光復鄉未來淹水的機率也相對風險高,可能行政院跟立法院要討論「遷村」。

李鴻源建議,未來光復鄉重建以後,可能行政院跟立法院要討論「遷村」,這茲事體大,災民的就學、就業、就養,又牽涉到原住民部落,要操作的非常細膩;第二、預警機制要準確,堰塞湖垮了到部落大概就是40分鐘,能掌握的時間有限,因此未來預警機制和疏散機制要演練;第三、現在的災防法對潰壩、堰塞湖、海嘯等災害是不清楚的,所以法規面要修訂。

全站首選:藍委怒嗆中科院長官僚「你改革了什麼?」 要顧立雄:「該換了」

李鴻源表示,他只能說,堰塞湖再發生的機率滿高,光復鄉未來淹水的機率也相對風險高,至於要不要遷村,這需要整體考量,這涉及幾千人,又是原住民部落,這操作要非常細膩;國民黨立委鄭天財有提出「離村不離鄉」,以前有成功,也有很多不成功的案例,這需要很多討論。

李鴻源表示,馬太鞍溪是中央管河川,中下游是經濟部水利署管理、中上游是農業部水保署管理、上游是農業部林保署管理,一條河川兩個部、三個署,未來這樣的治理會牽扯到複雜的整合工作,基本上,花蓮縣對馬太鞍溪是使不上力的。未來重建就會牽扯到農業部、經濟部、內政部、交通部等,未來部會整合和協調,要做到非常到位。

李鴻源再次提到,這次的堰塞湖是複合式災害,未來台灣碰到的每個災害都是複合式災害,當年他還在行政院時,就建議要成立防災總署。以這次來看,堰塞湖在農業部,下面的水是經濟部,農業部已經發出9個疏散撤離給花蓮縣政府,但上面寫的是什麼時候非常可能溢流,然後請花蓮縣政府界定疏散範圍,但花蓮縣政府沒有能力界定疏散範圍,而林業署也不清楚這張公文該怎麼發。

當前熱搜:熱帶擾動持續靠近台灣!專家曝「颱風」生成機率

李鴻源表示,現在立即要做的,是趕快把堰塞湖的方法弄清楚,未來萬一又形成該怎麼做,而政府要做的事,思考怎麼重建?遷村要遷到哪?要花多少錢?還有防災總署設立的急迫性,他認為,防災總署是100個人的小單位,一年預算大概10、20億元,是類似公共工程委員會。

李鴻源也提醒,災區從現在開始,會慢慢有疾病出現,兩周內災民會開始有憂鬱症,會需要心理協助,且災民現在失去生財工具,下個月付不出銀行貸款,若政府不幫,恐失去銀行信用;現在也有很多志工進入花蓮,從當年921地震的經驗,志工回家以後恐出現創傷症候群,心理需要被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