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釀成災情後。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3日)召開「花蓮光復災後,漫漫復原路怎麼走?」記者會,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示警,這次「只」崩下來7000萬噸泥沙, 大概還有2.5億噸還在上面,而左邊的山壁是不穩定的,再發生一次豪大雨,就非常可能再崩下來,就會形成第二次堰塞湖,且下游堤防有1000多公尺比較脆弱的地方,甚至可說是缺口,加上河床淤高達5米,這代表河道的通洪能力已顯著下降,未來即使堰塞湖不垮,「溢堤」的機率就很高。
李鴻源說,坦白講,台灣人對堰塞湖是陌生的,不太瞭解什麼叫「潰壩」。馬太鞍溪堰塞湖是今年7月開始形成,他是9月3日接到內政部長劉世芳的電話才開始參與,當時堰塞湖已經有6000萬噸的水,當壩整個滿起來會達9000萬噸,這個概念,就是一座南化水庫在一座非常不穩定的基礎上,「我們的專業告訴我們,只要溢流,它就一定會垮。」
當前熱搜:苗栗隨機殺人兇手「出獄才半年就犯案」!縣長鍾東錦回應了
他表示,農業部從7月開始委託幾個學術單位做研究,而他們在9月3日接到內政部的委託後,隔天就和團隊開始計算什麼時候會垮?「因為它一定會垮」,且下方堤防有幾個缺口,再加上堰塞湖下來是強大的泥流,所以橋一定會被沖斷,而在堤防的哪個地方會衝出破口?破口會淹到什麼地方?之後他們在9月19日傍晚將計算資料交給內政部,後來內政部說,原來的計算是要疏散600多人,但根據他們的計算,要改成疏散7、8000人。
李鴻源提醒,現在要談誰該負責任的這些,不急,在所有災民安置好以後,是該把事情還原清楚,可以做一個素質模擬,把所有發生的事重演一遍,把所有公文流程一對,責任就很清楚了,但不是今天。
他強調,後面的問題是,堰塞湖應該剩下5、600萬噸的水,嚴格上不會造成立即危險,但他的同事昨天給他資料,3.2億噸泥沙中,只崩下來7000萬噸,大概還有2.5億噸還在上面,而左邊的山壁是不穩定的,再發生一次豪大雨,就非常可能再崩下來,就會形成第二次堰塞湖。這次不幸中的大幸,根據他們的研究,只要發生5級地震,那個珊就會垮下來,所以馬太鞍溪形成第二次堰塞湖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全站首選:爆菱傳媒關燈內幕!李正皓:陳佩琪看1.2億豪宅資訊是不是黃國昌你給的?想清楚再回答
李鴻源也提到,那次在內政部開會,他就建議國科會,現在有好幾個學校在從事相關研究,應該把這幾組專家整合在一起,他們要瞭解,到底該怎麼面對這個堰塞湖,要挖、要炸還是要幹嘛,是學術單位要來討論的;水利署有個單位是水利規劃試驗所,做個水工模型試驗,這是一個學術研究。
他表示,不可諱言的是,下游的堤防有1000多公尺比較脆弱的地方,甚至是一個缺口,水利署應該在最短時間補起缺口,更要加固,且河床淤高5米,這代表河道的通洪能力已經顯著下降,未來即使堰塞湖不垮,「溢堤」的機率就很高。
李鴻源建議,未來光復鄉重建以後,第一、行政院跟立法院要討論「遷村」,這茲事體大,災情的就學、就業、就養,又牽扯到原住民,要操作的非常細膩;第二、預警機制要準確,堰塞湖垮了到部落大概就是40分鐘,能掌握的時間有限,因此未來預警機制和疏散機制要演練;第三、現在的災防法對潰壩、堰塞湖、海嘯等災害是不清楚的,所以法規面要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