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戰爭部長(9 月 5 日美國國防部被川普行政命令改名為戰爭部,和 1789 年用過的名字相同)海格塞斯(Peter Hegseth)召集大量駐外美軍高級將領,於維吉尼亞匡提柯(Quantico)會面。在對將領的演說中,他回顧了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造船能力,對比產能下降的現況,並說現在造的船「很醜」。除此之外,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稱,川普還說了一些更驚人的話——帶回戰列艦!
為了了解這句話有多麼驚人,讓我們先回顧一番近代海軍發展史。1906 年,英國下水了一艘前無古人的革命性戰艦——無畏號(Dreadnought),其強大的重砲組、強勁的蒸氣渦輪引擎、厚實的裝甲、龐大的身形,徹底震驚了世界。爾後世界各國以無畏艦為參考,掀起了一大波造艦競賽。
現正最夯:苦苓挺捷運老婦 質疑男子「沒資格坐」!遭網酸爆:站著說話不腰疼

其中以英德間的較量最具代表性,無畏艦的噸位不斷提高、火炮不斷增大,後來甚至出現各方面皆發展至極致的「超無畏艦」,如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Queen Elizabeth-class)、日本扶桑級等。整體來說,在二十世界最初的 20 年,無畏艦數量、噸位都是一國海軍實力,乃至總體實力的指標之一。
為了緩和這種軍備競賽,一戰戰勝的主要海軍強國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戰艦總噸位與單體噸位,這樣的限制使造艦思路,逐漸轉向我們現在所稱的「戰列艦(Battleship)」,包括英國納爾遜級(Nelson-class)、日本金剛級等。

然而,一名後起之秀將會取代戰列艦的霸主地位——航空母艦。世界上首艘艦造的航母為英國競技神號(HMS Hermes),後與日本鳳翔號、美國蘭利號(USS Langley)共為第一批服役的航空母艦。起初航母並不受重視,這當然可以部份歸咎於軍方的保守思想,但主要原因乃 1920 年代飛機的性能不佳,難以執行海上攻擊任務。
全站首選:爆偷拍政敵選擇性爆料 名嘴:黃國昌狗仔有人窩裡反 他喊:你的人在我這!
得利於戰間期科技的迅猛進步,艦載轟炸機、艦載魚雷機等作戰方式變為可能以美日為主的一批海軍高層,探索著這種新式武器的可能性。隨著二戰戰事(主要是太平洋戰場)的進行,航母顯而易見地取代了過往戰列艦的核心地位,成為海戰的中堅力量。

為甚麼會這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戰列艦火炮的最遠命中紀錄,為英國厭戰號(HMS Warspite)創下的26400碼(約 24140公尺),也有一說為麻薩諸塞號(USSMassachusetts)創下的28000碼(約 25600 公尺),以當時的火控系統來說,稱之為奇蹟都不為過,絕大多數時候戰列艦的有效射擊距離都遠不及此,更不要說命中率了。
但是,即便是 1940 年起役的 SBD 無畏式俯衝轟炸機,便已具備超越此距離的續航(假如不考慮返航的話)。俯衝轟炸機掛彈、魚雷的破壞能力,皆高於戰列艦主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坊之岬海戰中,日本最大噸位的大和號戰列艦,幾乎沒能造成威脅,便遭美軍艦載機轟沉。
最後一艘戰列艦愛荷華號(USS Iowa)餘波斯灣戰爭結束後退役。航母取代戰列艦的海戰地位,固然有其複雜與歷史性的原因,在此難以詳述,但應已可初步見到這一趨勢的必然性。

回到川普的言論上,《The New Republic》指出,他表示有人說戰列艦是舊技術,但當你看到那些巨砲,就不會這樣想了。川普從第一個任期開始便著重在造船,曾提出美國海軍 355 艦計畫。誠然,若要繼續與中國爭奪太平洋利益,造艦能力頗為重要,但在艦載機、潛艦、導彈等遠程火力遍佈的當下,再回過頭發展戰列艦,就像是 1949 年加入清軍一樣逆時代潮流而動,戰列艦固然有其美學、象徵性上的意義,但要在現代投入實戰,屬實不切實際。

川普在維吉尼亞匡提柯向高級將領演說。 圖:翻攝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