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大水無情地衝擊了花蓮光復,釀出慘重災損。綜合多家媒體報導,前內政部長、水利專家李鴻源週五(26日)針對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提出分析。他指出,當前,湖內仍蓄積著逾千萬噸水,最壞情況恐發生「管湧現象」,導致壩體瞬間崩塌,洪峰抵達市區僅需 40多分鐘,疏散時間極其有限。
李鴻源強調,現階段應停止政治爭論,優先協助災民恢復生活,並加速處理堰塞湖危機。
全站首選:中國廠遭爆過度加班趕工iPhone還欠薪! 鴻海:員工健康安全放首位

李鴻源在節目《57 爆新聞》中表示,糾結於「溢流」或「潰堤」等名詞毫無意義,重點應放在災民安置與堰塞湖處理。他分析,堰塞湖內不僅有 2,000多萬噸水,還含有飽和土石,若遇管湧現象,水流帶走土石,將使壩體迅速破裂,導致大水瞬間傾瀉,造成二次災害。李鴻源提到,理想情況是藉颱風洪水自然沖散湖體,但最壞情況即為管湧,必須嚴防。
《CTWANT》進一步報導,李鴻源指出,專業團隊模擬堤防被衝破與淹水範圍,發現影響規模遠大於預估,因此將新的資料交給內政部,才會有「必須疏散 8,000人」的結論;但也坦言,花蓮縣政府無力獨自完成 8,000人大規模疏散,即使中央派國軍支援,也難以在一天半內達成,因此「垂直避難」成為保命手段。
李鴻源解釋,如同日本 311 地震,當一樓遭淹沒時,往高處逃生是不得已、卻是必要之選。此外,馬太鞍溪河床淤積嚴重,堤防高度不足,未來 10 至 20 年淹水風險高,需中央長期因應。
現正最夯:我對南非晶片管制喊卡!矢板明夫:雖然有效但難免引起全世界猜忌

關於責任歸屬,李鴻源認為,可透過電腦模擬與公文紀錄釐清,若公務員涉不作為,災民可申請國賠。但他重申,現階段應聚焦救災與復原,尤其是大量垃圾與淤泥清理,並呼籲政治人物停止口角,避免將災難政治化。他強調,在美國,此類災害會由副總統調動全國資源,台灣也應以人道為優先,整合中央與地方力量共同應對。
李鴻源最後提醒,堰塞湖問題本質是專業技術課題,但後續應變關乎人命,各界應齊心協力,避免悲劇重演。

當前花蓮堰塞湖內仍蓄積逾千萬噸水,最壞情況可能發生「管湧現象」。 圖:花蓮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