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報導,據近日檢視衛星影像並進行分析後披露,伊朗自今年六月遭美國以色列空襲主要設施後,數個月來持續在納坦茲(Natanz)核設施以南的「十字鎬山」(Pickaxe Mountain)加速施工地下基地,該地點真實用途不明。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指出,伊朗當局今年稍早拒絕回應相關提問,引發國際關注。專家分析認為,伊朗可能藉此強化核設施防禦能力,或將部分核活動轉移至更深層地下,以規避未來攻擊。

當前熱搜:中國廠遭爆過度加班趕工iPhone還欠薪! 鴻海:員工健康安全放首位

根據衛星影像顯示,十字鎬山場址位於納坦茲核設施以南約 1.6公里處,自 2020 年起,伊朗便於薩格洛斯山脈下鑽掘隧道,該地下廳室深度估計達 79~100公尺,甚至較福爾多核設施更深。伊朗曾於 2020 年宣布,此處將設立離心機組裝生產廠,以替代早年遭破壞的據點,但其規模與深度引發分系界質疑,可能作為秘密濃縮設施或武器級濃縮鈾儲存地。

儘管如此,專家強調,施工活動不代表伊朗正加速重建核武計畫,國際原子能總署報告指出,在六月空襲前,伊朗已累積近 900磅、濃度達 60%的濃縮鈾,接近武器級水平,空襲後這些庫存去向成謎,加深外界憂慮,伊朗可能仍持續累積核武原料。

2021年納坦茲鈾濃縮設施受損大廳內,各種離心機排列整齊。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十字鎬山廠址自 6 月 22 日空襲後出現三項明顯變化,包括外圍防護強化、隧道入口加固,以及開挖棄土增加,以上種種跡象都表示工程持續進行。專家勃克哈德解釋,加固隧道入口是為提高抗炸能力,使入口更難被摧毀。馬薩爾科技公司分析師也指出,隧道工程自 2020 年 12 月啟動,其規模暗示可能具備多重用途。

全站首選:我對南非晶片管制喊卡!矢板明夫:雖然有效但難免引起全世界猜忌

詹姆士.馬丁禁止核武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專家路易斯(Jeffrey Lewis)認為,伊朗在遭受攻擊後,可能決定擴建此設施,將更多關鍵活動轉移至地下,不僅為抵禦未來攻擊,也可能反映伊朗位因國際壓力而放棄核武計畫,然而,由於國際稽查人員從未進入該地點,其具體用途仍難以確認。

詹姆士.馬丁禁止核武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