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場聚焦於「AI與創造力的未來」交流中,清晰浮現的訊息是,人類創作,是需要等待靈感降臨的,其成果往往是「探索自我」的副產品,而非單純的目標導向,AI作品雖然已能打動人心,但人類真誠的情感和創作動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此外,創造力的本質,在於「辨識並打破模式」,這正是AI迅速追趕人類的能力。在不久之後,人類可能會錯誤地將情感投射給AI,甚至愛上沒有意識的機器,這個結果,也勢必引起倫理與社會的重大挑戰。

想像一個房間裡,窗外雨聲伴著鍵盤敲擊聲與鋼琴殘響,牆上掛著巴洛克時期的歷史畫作,角落桌上的電腦屏幕不時閃爍著一串串程式碼。在這個空間中,並存著兩股力量,一股是AI無限計算與生成能力,另一股是人類創作者的孤獨靈感與真實情感。我們處於這樣的並行時空,該如何衡量藝術跟創作的價值,成為當前重要的課題之一。

這正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與日裔美籍創作歌手宇多田光(Hikaru Utada)近日在倫敦佛洛伊德博物館內進行的一場跨界對話焦點。這場跨越學科和文化的對談,於資訊飽和、技術快速推進的當口,提供了一個分析框架,以及一幀創作與AI交織的未來圖像。哈拉瑞和宇多田光的交流,不但觸及藝術跟技術的邊界,同時反映著人類在變動的科技環境底下,如何重新理解創造力和價值。

當前熱搜:于朦朧墜樓案延燒「宋伊人首發聲」!網不買單狂酸:難以信服

對話開始,哈拉瑞將創造力拆解成「模式識別」與「模式打破」兩個階段。他指出,AI在這兩方面展現的力量已超越人類的速度與精確度。宇多田光則回應,創作並非純粹在於結構的拆解或重組,而是源於情感與偶然性。這種「帶有靈魂的探索」並不能完全被演算法取代。兩人這段交流顯示出一種張力,技術雖然能夠模仿,但靈感往往源自人類獨特的經驗與情感。

隨著對話深入,直切創作過程。宇多田光形容,她的音樂不僅是旋律的構建,更像是一種自我探尋,是將無法言說的情感化為聲音的過程。哈拉瑞則強調,這就是AI難以複製的地方,人類創作過程往往充滿著不確定性與不完美,但這些缺陷正是價值所在。這裡的重點不在於作品的完美無瑕,而是過程本身所承載的真實。

情感層面成為對話的另一個焦點。哈拉瑞提醒,人類很可能會對AI產生深厚的情感投射,因為這些系統能精準模仿語言與互動方式,進而塑造出一種「被理解」的幻覺。宇多田光指出,真正的感動來自對創作者誠實性的信任,而非僅僅來自外在形式。觀眾之所以能分辨作品背後的動機,於自於對誠實的追求,是藝術得以觸動人心的根本原因。這點是值得警惕的,因為,隨著AI在文化創作裡的滲透,真實與模仿之間的界線會日益模糊。

當前熱搜:裝不了了?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宣布放棄WTO開發中國家待遇

談到價值與未來,哈拉瑞認為,當技術生成變得普及,藝術的核心價值將不再取決於作品的稀缺性,而在於其能否真誠地承載人類經驗。他確信,人類與AI的協作會成為新常態,AI提供效率與生成能力,人類則注入靈感與情感。宇多田光呼應這一點,認為唯有人類獨特的生命經驗與不確定的創作軌跡,才能賦予作品靈魂。

對於未來的總結,兩人一致認為,AI不會消滅創作,反而會重新定義創作。藝術不再只是技術的展示,而將成為一種更加凸顯人類情感深度與真誠性的場域。這場對話帶來的衝擊不僅限於藝術領域,更擴展到整個社會層面。它提醒我們,當技術日益強大,社會必須重新審視什麼才是不可替代的價值。

從這場聚焦於「AI與創造力的未來」交流中,清晰浮現的訊息是,人類創作,是需要等待靈感降臨的,其成果往往是「探索自我」的副產品,而非單純的目標導向,AI作品雖然已能打動人心,但人類真誠的情感和創作動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此外,創造力的本質,在於「辨識並打破模式」,這正是AI迅速追趕人類的能力。在不久之後,人類可能會錯誤地將情感投射給AI,甚至愛上沒有意識的機器,這個結果,也勢必引起倫理與社會的重大挑戰。

可以預見的,AI會不斷挑戰人類對創作的定義,但人類的真實性、偶然性與情感深度,依舊是藝術與文化賴以存在的核心。對社會而言,這意味著教育與制度應轉向強化倫理判斷、情感理解與誠實創作的能力。對世界而言,則會是一個警訊,技術或許能模擬出令人驚嘆的作品,但只有真誠的人類經驗,才能賦予其永恆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