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署今(23)日公布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本土副傷寒確定病例,為一名居住在北部的20多歲外國籍男性。該個案今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曾有印度旅遊史,返台後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就醫後確診。衛生單位已展開疫調,目前3名同住接觸者均無症狀且檢驗為陰性,疾管署呼籲民眾務必注意飲食及手部衛生,以防範病從口入。

疾管署表示,這名個案於8月上旬入境後曾居住於中部地區,自8月26日起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及頭痛等症狀,並於9月1日就醫住院,經採檢後於9月10日檢出副傷寒桿菌,目前個案已康復出院。衛生單位正針對個案進行詳細的飲食與暴露史調查,以釐清感染來源。

全站首選:成功嶺士兵打靶竟重傷送醫 沈伯洋轟:國軍裝備維護不足

疾管署指出,副傷寒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主要是透過食用或飲用遭病患或帶菌者糞便、尿液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傳播。根據統計,今年截至9月22日,國內僅有此1例本土病例。回顧往年數據,2023年及2024年的境外移入病例,其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印度及柬埔寨。

疾管署說明,全球每年約有216萬例副傷寒病例,其中疫情以南亞地區最為嚴重,佔了九成以上,特別是巴基斯坦、印度及尼泊爾。副傷寒的潛伏期通常為1至10天,常見症狀包含持續性發燒、頭痛、腹痛、腹瀉,或軀幹出現紅疹等。

疾管署提醒,預防副傷寒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落實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民眾應隨時注意飲食清潔,飲用水務必煮沸,食物須充分加熱煮熟,並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在飯前、便後、處理食物前都應使用肥皂澈底洗手。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及飲食史,以利醫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