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工作幾十年存下的 1,000 萬退休金,在 20 年後,實際購買力還剩下多少?這就是「退休通膨」這個隱形殺手的威力,它會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一點一滴地侵蝕資產,面對物價不斷上漲的未來,傳統的定存思維已難以保障退休生活品質。

認識退休金小偷:通膨

當前熱搜:一日生成3颱!米塔、浣熊颱風影響小 樺加沙不排除以「強颱」靠近

什麼是通貨膨脹?

簡單來說,通貨膨脹就是「錢變得越來越薄」的過程。當物價普遍持續上漲,手中同樣金額的錢,能買到的東西卻變少了,舉例來說,也許 10 年前一個雞腿便當只要 80 元,現在卻要 120 元才能買到,這就是通膨最直接的體現。對於退休生活來說,通膨意味著未來每個月的生活開銷,都會比現在更高。

為什麼退休規劃必須考慮通膨?

通膨的影響在短期內可能不明顯,但時間拉長來看卻非常驚人。這就像溫水煮青蛙,如果只把錢放在銀行定存,雖然本金看似安全,但每年 1-2% 的微薄利息,很快就會被 2-3% 的通膨率給抵銷,資產實質上正在「縮水」,因此,在做長達數十年的退休規劃時,忽略通膨將會導致準備的退休金遠遠不夠用。

退休通膨試算

為了更具體地感受「退休金被通膨吃掉」的威力,直接用數字算算看。假設現在準備好一筆 1,000 萬的退休金,在不同通膨率下,這筆錢的購買力會如何變化:

一筆 1,000 萬的退休金,在不同通膨率下,這筆錢購買力的變化。 圖:阿爾發機器人理財/提供

從上表可以清楚看到,若通膨率維持在 3%,辛苦存下的 1,000 萬,在 20 年後,價值竟然只剩下不到 560 萬!這就是為什麼必須採取行動,積極為退休金尋求一個能超越通膨的增值方案!

勞保年金夠用嗎?

勞保老年年金的通膨調整機制

很多人會問:「勞保不是會跟著物價調整嗎?」沒錯,根據現行規定,當「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累計成長率達到 5% 時,勞保局才會調整老年年金的給付金額。

然而,這個調整機制存在兩大問題:

1.被動調整:必須等到 CPI 累積達 5% 才會啟動,中間 1% 到 4% 的通膨都會侵蝕年金價值。

2.時間延遲:從數據達標到實際調整入帳,往往有時間差,這代表生活品質可能已經受到影響。

因此,勞保年金雖然能提供基本保障,但若要完全依賴它來對抗通膨,恐怕會非常辛苦。

退休抗通膨的 3 大策略

退休抗通膨策略一:選擇能超越通膨的投資工具

要對抗通膨,唯一的解方就是讓資產增長速度,比物價上漲的速度更快。這意味著需要透過投資來實現。在眾多工具中,長期持有追蹤大盤指數的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已被證實是普通投資人戰勝通膨的有效方式之一 。ETF 具備低成本和高度分散的特性 ,能輕鬆參與全球市場的長期增長。

退休抗通膨策略二:利用全球分散配置降低風險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投資的黃金法則。阿爾發機器人理財的投資策略,正是根植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 。透過將資金分散投資到全球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資產(如股票、債券) ,來構建一個穩健的投資組合。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某個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其他市場的資產也能發揮平衡作用,有效降低整體風險。

退休抗通膨策略三:維持投資紀律,克服人性弱點

投資路上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的非理性情緒,許多人在市場大好時因「錯失恐懼症」(FOMO) 而追高,又在市場恐慌時殺低賣出,這些都是侵蝕報酬的致命傷。

退休通膨常見問題 (Q&A)

Q1:我還有20年才退休,現在需要擔心通膨嗎?

絕對需要!時間正是對抗通膨最強大的武器。越早開始投資,複利效應就越驚人。現在每月投入一筆小錢,經過 20 年的複利增長,其效果遠勝過 10 年後才投入雙倍的金額。

Q2:機器人理財跟自己買 ETF 有什麼不同?

自己買賣 ETF 就像是自己買零件組裝電腦,需要自己研究規格、挑選標的、決定買賣時機,並在資產比例失衡時手動調整。而阿爾發提供的則是完整的「品牌電腦」,從前期的財務規劃、風險評估、客製化投資組合,到後續的自動監控與再平衡,提供一站式的專業服務,省心又省力。

原文出自於阿爾發機器人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