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是否曾閃過「退休後錢夠用嗎?」的念頭?看著身邊朋友開始討論退休生活,自己卻對未來一片茫然,這種對未知的焦慮感,幾乎是每個現代人的共同課題,別擔心!退休規劃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這篇文章就是專屬指南,要做的不是給一個遙遠的數字,而是一步步拆解問題:從看懂不同生活需要多少錢,到親手用退休計算機的概念算出專屬目標,並且深入解析近年最熱門的 ETF 規劃,學習如何有效彌補資金缺口。
退休金到底要準備多少才夠?
當前熱搜:快訊》米塔颱風揭曉!TD20下午2點正式成颱 未來路徑曝光
退休規劃的第一步,是將腦中模糊的想像,轉化為具體的數字,不同的生活方式,對應著不同的資金需求。下表根據政府統計數據與市場調查,描繪出三種不同的退休生活輪廓。

退休金缺口怎麼算?
看見千萬的數字焦慮了嗎?別擔心,這只是起點,接下來將化身為自己的財務規劃師,跟著下面這張「退休計算機」規劃圖,一步步算出真正需要準備的金額。
退休金缺口步驟一:預估退休總開銷
最簡單的方式是利用「70%法則」來估算,假設退休後的花費是退休前的七成。
範例:目前每月開銷 5 萬元,預計退休後生活 20 年
退休總開銷 = (50,000元 x 0.7) x 12個月 x 20年 = 840 萬元
退休金缺口步驟二:盤點政府退休金
這部分是強力後盾,包含勞保與勞退兩大支柱。可以至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的網站進行線上試算。
範例: 經試算,預計退休後兩筆退休金總共可提供 400 萬元。
退休金缺口步驟三:面對理財缺口
將總開銷減去政府的支援,就能得出真正的理財目標。
範例: 840 萬元 – 400 萬元 = 440 萬元
這個440 萬元,就是需要透過投資理財來達成的明確目標。
為什麼 ETF 是擊敗通膨的最佳武器?
有了目標,接下來的問題是:錢該放在哪裡才能有效長大?如果只是放在銀行定存,資產增長速度將遠遠追不上通貨膨脹,等於是讓財富慢慢縮水。
傳統理財工具困境
.銀行定存:優點是無風險,但缺點是利率太低,無法創造實質的資產增值。
.儲蓄險:費用結構不透明且缺乏彈性,若提前解約常會侵蝕本金,不適合做為主要的退休規劃工具。
ETF 3 大核心優勢
想讓資產長期穩健增長,需要的是能參與全球經濟發展的工具,「指數股票型基金 (ETF)」正是為此而生。
.極致分散:購買一檔全球市場的 ETF,等同於一次就將資金分散到全世界數千家頂尖企業,能有效抵禦單一市場或產業的衰退風險。
.成本極低:ETF 的管理成本極低,Vanguard 等領導品牌的 ETF 內扣費用甚至低於 0.1% 。長期下來,省下的費用都會成為寶貴的獲利。
.高度透明:ETF 的持股組合每日都會公布,每一分錢投到哪裡都一清二楚。
如何跨越「紀律」的挑戰?
現在知道了目標,也找到了最佳工具,但為什麼許多人依然在理財路上跌跌撞撞?因為成功的關鍵,從來不只是「知道」,而是「做到」。
行為財務學揭示的投資心魔。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研究早已證實,人類在投資時充滿非理性偏誤,市場狂熱時,害怕錯過 (FOMO),忍不住追高;市場悲觀時,又因恐懼而殺在低點,這些由人性弱點驅動的錯誤決策,正是侵蝕長期報酬的最大元兇。
退休理財常見問題 (Q&A)
Q1:40 歲才開始規劃退休會不會太晚?
絕對不會,40 歲通常是收入穩定且處於高峰的階段,更有能力進行儲蓄與投資。雖然起步較晚,但只要方法正確並持之以恆,依然能透過紀律化投資迎頭趕上。
Q2:退休計算機算出來的金額,需要考慮通貨膨脹嗎?
務必要。一個成功的退休投資組合,其長期年化報酬率必須以「超越通貨膨脹率」為最基本的要求,這樣才能確保資產購買力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下降。
Q3:除了 ETF,還有其他推薦的退休被動收入來源嗎?
有的。例如穩定的高股息股票、REITs (不動產投資信託)、或房地產租金收入等。但這些工具往往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與管理。對於多數人而言,透過 ETF 進行全球資產配置,是門檻最低且最省心省力的方式。
退休規劃,不是一份令人焦慮的待辦事項,而是對未來自己的一份溫柔承諾。透過這篇文章,已經掌握了規劃的全貌:從計算目標、選擇工具,到認識紀律的重要性。
現在,就差最關鍵的一步—行動。
※Newtalk提醒您:
#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投資前應檢視自身能力,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