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再次成為全球焦點。9 月 14 日,阿拉伯伊斯蘭緊急高峰會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巴基斯坦在會上提出成立聯合特遣部隊,以應對以色列的軍事威脅,引發國際廣泛討論。外界猜測,中國可能成為這一潛在軍事聯盟的主要武器供應國。

巴基斯坦在峰會上表現強硬,呼籲建立專門監控以色列軍事活動的聯合部隊,並可採取威懾及攻擊行動,防範擴張主義行徑。巴基斯坦副總理在發言中更譴責以色列涉嫌「戰爭罪與反人類罪」,強調國際社會不應縱容其對阿拉伯國家與人民的侵略。

精選報導:全球首款匿蹤戰機F-35C不夠完美?傳這款共機是美國海軍的理想型

此次提議獲得部分阿拉伯國家支持,埃及更提出具體行動方案。埃及建議以「阿拉伯版北約」為框架,由阿拉伯聯盟22個成員國組成軍事聯盟,總部設在開羅,成員國輪流派遣指揮官,首任指揮官將由埃及四星上將擔任。埃及承諾提供陸、海、空及特種部隊,其他國家則依人口與軍事能力分配兵力。整個聯盟計畫整合訓練、後勤與軍事系統,建立類似北約的集體防禦機制。

巴基斯坦副總理在發言中更譴責以色列涉嫌「戰爭罪與反人類罪」,強調國際社會不應縱容其對阿拉伯國家與人民的侵略。圖為被以軍打擊過後的加薩城市。 圖:翻攝自X帳號@nexta_tv

然而,中東地區歷史經驗顯示,類似聯盟構想並不容易實現。2015年與2017年,針對伊朗及葉門危機的軍事聯盟曾先後提出,但最終因成員國利益分歧而擱置。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若能成功組建,將對中東力量格局帶來深遠影響,也象徵中東國家嘗試掌握自身命運的重大轉變。

聯盟內部仍面臨指揮權分配、資源整合及成員國利益衝突等挑戰,而美國的態度亦將成關鍵因素。美國長期推動阿拉伯-以色列聯盟以制衡伊朗,但此次聯盟明確以反以色列為目標,與美國既有戰略利益可能產生衝突。

此外,中國在其中角色備受關注。巴基斯坦與中國防務合作密切,近年中國軍火出口在中東市場表現突出。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數據,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軍火出口國,中東市場尤為重要。外媒認為,中東軍事聯盟選擇中國作為主要武器供應商,不僅可緩解武器需求,也將提升中國在國際軍火市場地位。

巴基斯坦的提議,無疑是中東地區安全嘗試中的重要一環。若聯盟能夠成功成立,將對中東局勢、國際力量平衡及中國軍火出口產生深遠影響。但分析人士也警告,聯盟可行性仍需時間檢驗,中東局勢未來仍充滿變數。

巴基斯坦的提議,無疑是中東地區安全嘗試中的重要一環。若聯盟能夠成功成立,將對中東局勢、國際力量平衡及中國軍火出口產生深遠影響。   圖:翻攝自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