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狂歡恐付出生命代價。去年9月,25歲竹科工程師在台北信義區參加酒吧挑戰,8分鐘灌近1公升烈調後猝逝於廁所,經查為酒精性中毒。涉事酒吧曾姓負責人等今(17)日遭北檢以過失致死起訴。衛福部提醒:能不喝就不喝;若必飲,請遵守「量杯」原則,拒絕灌酒拚酒。
全球每年有高達207萬男性因酒精喪生,飲酒過量對健康的衝擊不容小覷。這名在新竹科學園區任職的張姓工程師,去年9月上旬在ATT 4 Fun大樓地下2樓的洗手間內被發現身亡。據了解,他當時正參與附近一間露天酒吧所舉辦的「一公升的眼淚」促銷活動,該活動祭出「8分鐘內喝完1公升調酒即可免費」的誘因。然而,這場酒精挑戰最終卻以悲劇收場,工程師在短時間內灌下大量高濃度調酒後不幸猝死。
全站首選:米塔與樺加沙颱風即將形成!氣象專家提醒注意這顆:可能達到中度颱風或以上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酒精使用障礙症」列為全球十大主要疾病之一,其影響範圍之廣令人擔憂。根據2019年一項世界心理健康調查中的成癮行為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約有八成人口曾有飲酒經驗,而終身罹患酒精使用障礙症的盛行率則達到8.6%。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群曾受酒精使用障礙症困擾的患者中,有高達43.9%同時合併有其他精神障礙症。數據亦指出,男性罹患酒精使用障礙症的比例明顯高於女性。
事實上,酒精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層面極廣,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2021年的研究資料便揭示,酒精會對大腦、心臟、肝臟、胰腺等多個器官造成損傷,並提升罹患癌症的風險,同時也會削弱免疫系統功能。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更將酒精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證實其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以及乳腺癌等七種癌症存在因果關係。
衛福部一再強調,維護健康最上策是不碰酒精。如果實在無法避免飲酒,則必須牢記「量杯」觀念,這是遠離健康危害的關鍵。關於如何具體實踐「量杯」原則,衛福部衛教資料提供了詳細的「量杯」指南:成年男性的飲酒量應控制在2單位以下,而女性則不應超過1單位,其中1單位代表10公克的純酒精。
以下為衛福部衛教資料針對不同酒類提供的具體建議攝取量:
1. 啤酒方面:建議男性飲用量不超過508毫升,女性則不超過254毫升。
2. 含酒精提神飲料:男性建議攝取上限為254毫升,女性為127毫升。
3. 紅酒飲用量:男性不應超過212毫升,女性則以106毫升為限。
4. 米酒部分:建議男性攝取不超過130毫升,女性不超過65毫升。
5. 酒精濃度達40%的烈酒:男性飲用量建議不超過62毫升,女性則為31毫升。
6. 酒精濃度高達58%的高粱酒:男性建議飲用量不超過42毫升,女性則為21毫升。
藉此悲劇,衛福部再次呼籲民眾,飲酒務必節制,且在享受歡樂之餘,更應時刻將自身健康安全擺在首位。
※Newtalk提醒您: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