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溫度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熱帶疾病開始往高緯度地區傳播,對民眾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脅。近期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提出公開警告,呼籲民眾提高對新興傳染性疾病「恰加斯病」( Chagas disease )的關注程度,並提議將該種疾病升級為美國的地方性流行病,加強針對相關病症的檢測與預防工作。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報導, CDC 日前透過旗下「新興傳染病」期刊發布研究報告,呼籲美國民眾提高對「恰加斯病」的關注,同時建議美國政府增加相關領域的資金投入,確保美國社會能建立針對「恰加斯病」的檢測與預防措施,維護公眾的健康安全。
精選報導:將哀悼化為2026中期選票 ! 柯克命案轉成選舉動力 TPUSA與共和黨呼籲支持者投票反擊仇恨
報導稱,「恰加斯病」是一種由俗稱「接吻蟲」( Kissing bug )的錐蝽類昆蟲傳染的寄生蟲疾病,主要流行在中南美洲的熱帶氣候地區,早期感染者可能出現發燒、身體疼痛、頭痛、皮疹、嘔吐與疲倦等多種症狀,持續時間可能長達數週甚至數個月。該報導引用 CDC 公布的報告表示,約有 20% 至 30% 的感染者在染病後可能成為重症病例,出現長期性的消化、神經系統疾病,最終因心臟衰竭、中風等病症死亡。
該報導指出,錐蝽類昆蟲通常在夜間行動,可能在人類的眼睛、嘴唇等較為濕潤的地方排便,一旦人類將錐蝽類昆蟲的糞便帶入體內,糞便中的克式錐蟲將導致人體感染「恰加斯病」。除了昆蟲感染外,「恰加斯病」也會透過受汙染的食物、血液、器官移植以及母體垂直感染的方式傳播。
該報導表示,目前「恰加斯病」的早期感染患者可以透過苯乙硝唑、硝呋莫司等藥物進行治療,但患者染病的時間越長,藥效就會越差。由於「恰加斯病」並非美國本土存在的傳染疾病,許多美國民眾在遭受感染後並不知道自己得病,大多數美國醫生也從未想過美國民眾可能感染相關疾病。
該報導認為,導致「恰加斯病」開始在美國流行的主要原因,與氣候變遷導致的氣溫上升有關。該報導引用 CDC 的報告表示,目前美國已經有 32 個州通報發現錐蝽類昆蟲,其中至少 17 個州出現哺乳類動物感染的病例,其中包含負鼠、浣熊、犰狳、臭鼬與郊狼等野生動物,以及貓、狗、馬等和人類較為親近的動物。
CDC 表示,由於美國國內對「恰加斯病」的監測能力有限,預估每年約有 28 萬美國民眾感染「恰加斯病」,但具體的重症與死亡患者人數則尚不清楚。
美國俄亥俄大學傳染病和熱帶疾病研究所所長兼生物醫學科學系教授馬里奧.格里賈爾瓦博士( Dr. Mario Grijalva )接受《CNN》專訪時指出,如果「恰加斯病」被美國政府歸類為地方性傳染病,很可能對美國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
格里賈爾瓦認為,美國政府可以借鑑智利、玻利維亞與阿根廷的成功經驗,加強對民眾的衛生宣導,提高民眾對相關病症的關注,進而抑制該種疾病的傳播,「這些國家已經為了恰加斯病付出許多努力,且證明人類可以成功阻止該種疾病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