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等法院今(12)日裁定撤銷台北地方法院對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7000萬元交保決定,並發回北院更裁。柯文哲涉京華城容積率弊案及政治獻金假帳案,羈押近一年後僅獲保5日,即因北檢抗告成功而面臨重返看守所風險。北院定於15日上午10時重開羈押庭,柯文哲須9時赴地院待命,案件持續發酵。

律師黃帝穎在臉書發文分析,高院裁定直指北院原裁定前後矛盾。北院7月21日曾裁定柯文哲等被告延長羈押,認定其涉貪汙、洗錢等重罪,滅證、串證風險高。但僅一個月後,在諸多證人尚未交互詰問的情形下,北院卻認柯文哲滅證、串證可能性「大幅降低」,未說明防勾串具體措施,且忽略公益侵占、背信罪嫌。此前後不一,理由欠備,高院撤銷發回重審,凸顯司法審慎。

延燒焦點:(更新)柯文哲交保「史」坎坷!高院撤銷發回更裁 再自由2天、15日召開羈押庭

黃帝穎強調,北檢抗告成功,全因柯文哲自踩三大法律紅線,成為抗告核心事由。第一,柯文哲交保後即接觸證人陳智菡、陳宥丞,違反法院附帶條件「不得與證人有任何接觸」,直接踩到北院交保紅線。第二,柯文哲交保次日召開記者會,對即將作證的共同被告李文宗隔空喊話。李文宗涉公益侵占罪,與柯文哲有相互指證關係,此舉疑似影響證詞,嚴重干擾司法程序。第三,柯文哲陣營網攻證人,涉嫌恐嚇勾串,包括柯任命的前副市長林欽榮、北市議員苗博雅等,進一步加劇串證疑慮。

黃帝穎指出,柯文哲與共犯間具長官部屬及黨務關係,科技通訊隱蔽性高,易秘密串供。這些行為不僅違反保釋條件,更凸顯羈押必要性。高院合議庭由審判長遲中慧、陪席法官陳昭筠及受命法官黎惠萍組成,裁定後北檢聲明將全力配合重審。民眾黨強調柯文哲無罪,將全力捍衛清白。黃帝穎結語,此案顯示柯文哲逾越法律界線,恐影響政治生涯,預料北院重裁將更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