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2)日,蘋果中國官網悄然更新資訊,將最新推出的 iPhone Air 發售狀態調整為「發售信息後續更新」。與此同時,iPhone 17、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 仍按原計劃於當日晚間 8 點開啟預購。

科技媒體 APPSO 向蘋果求證後得到回應,蘋果表示:「我們迫不及待希望用戶能夠體驗 iPhone Air。我們正與監管機構緊密合作,力爭盡快在中國推出。」

精選報導:北約第四條啟動! 波蘭遭俄機入侵多國戰機起飛 呂特 : 捍衛北約每一吋土地

iPhone Air 是蘋果在本週秋季發表會上推出的新機,售價 7,999 元人民幣起(約 3.4 萬新台幣)。其厚度僅 0.6 公分、重量僅 165 克,被稱為「史上最薄 iPhone」。為釋放內部空間,iPhone Air 全球版本均取消實體 SIM 卡槽,全面改用 eSIM(嵌入式SIM卡)。蘋果表示,取消卡槽後的空間用於增加電池容量,使續航力有所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蘋果首次在全球範圍統一取消實體 SIM 卡,對使用習慣和產業格局都有深遠影響。根據 GSMA 預測,到 2025 年底,全球將有約 10 億支 eSIM 智慧手機連接,2030 年將增至 69 億,占總智慧機連接數的四分之三。

然而,在中國市場,iPhone Air 的 eSIM 設計卻觸及監管敏感領域。與傳統「一卡一號」的實體卡不同,eSIM 支援「一卡多號」、遠端寫號與快速切換,這些特性在便利的同時,也被認為可能為詐騙分子提供可乘之機。

在中國市場,iPhone Air 的 eSIM 設計卻觸及監管敏感領域。與傳統「一卡一號」的實體卡不同,eSIM 支援「一卡多號」、遠端寫號與快速切換,這些特性在便利的同時,也被認為可能為詐騙分子提供可乘之機。 圖:新頭殻資料照

2023 年,中國三大運營商甚至一度全面暫停穿戴式裝置的 eSIM 新業務辦理。直到今年,中國聯通率先重啟試點,並於 7 月發布《5GAI 終端白皮書》,提出禁止跨境寫卡、禁止境外遠端啟動、引入地理位置校驗等規範,強調操作需在監管可控範圍內。

因此,有專家分析認為,iPhone Air 延後上市,可能正是因為需要等待 eSIM 在國內與實名制、反電詐等監管框架的進一步磨合。

蘋果已針對中國市場做出安全適配。例如,中國官網的指南明確要求,用戶必須持身份證件前往中國聯通營業廳線下激活,排除了遠端 OTA 寫號的可能性。此外,目前僅有中國聯通可支援 iPhone Air 的 eSIM,其他運營商則表示「已準備就緒,很快將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版 iPhone Air 僅能在境內使用 eSIM,若要配置海外運營商服務,必須等到出境後才能啟動。這意味著留學生、海外華人等群體在境內可能無法直接啟用海外號碼,便利性打了折扣。

iPhone Air 支援雙 eSIM,能同時開通兩組號碼,對頻繁跨境和多號碼需求的用戶理論上極具吸引力。但在中國市場,出境使用受限,以及當前僅限單一運營商支援,讓不少消費者仍抱觀望態度。

業內人士指出,蘋果在中國推廣 iPhone Air,將是一場與監管部門、運營商以及用戶需求之間的「多重博弈」。若能順利落地,可能將成為中國 eSIM 普及的重要契機。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版 iPhone Air 僅能在境內使用 eSIM,若要配置海外運營商服務,必須等到出境後才能啟動。這意味著留學生、海外華人等群體在境內可能無法直接啟用海外號碼,便利性打了折扣。   圖:翻攝自蘋果中國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