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北基公立高中三年級學生舉辦的北區模擬考(北模)作文題目是「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時,許多高生生看完直呼難以接受,批評題目設定已帶有價值導向,讓部分學生感到不適。命題者還以母愛偉大來詮釋範文,更引來「噁心」與「洗白」的反彈聲浪。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則對此表示,顯見社會仍對「代理孕母」有歧見,存在許多討論空間。
林靜儀指出,代理孕母透過委託他人身體孕育新生命,以達成生育願望的行為,是否能單純定義為「幫助他人」?或者,僅因實施者非親非故,才讓人覺得無礙?這些都是政策與法律層面需要深入思考的面向。隨著社會文化的持續演進,關於代孕是否為單純的利他行為,以及其中牽涉的利害關係人等複雜議題,確實還有許多不同意見與討論空間。
現正最夯:日本外國駕照換發制度「明天起」大幅收緊 遊客不再適用
林靜儀進一步表示,在不探究此考題是否恰當的前提下,代理孕母的作法顯示出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許多人在原則上覺得「幫助人很好」,但當這件事牽涉到自己的親人時,想法可能就會產生變化。
先前國健署研擬「人工生殖法」修正時,曾討論是否將代理孕母納入法規,但因社會爭議過大,最後決定與其他修正分開處理,先行推動單身女性與女同志的人工生殖權益。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目前法案仍在行政院審查,尚無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