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兩岸一定要對話,用對話取代對抗,用交流取代圍堵,如果兩岸可以經由交流、對話、合作謀求和平共榮,相信這是兩岸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的福祉。」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中常委孫健萍昨(9)日參加前立委王義雄「新書發表會暨兩岸論壇」擔任評論人,受訪時回應表示,賴總統專訪內容與他長期以來主張的「藍色台海倡議」理念相近,並呼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全球治理倡議」應從台海和平做起,深化「藍色台海倡議」是「全球治理倡議」的前提共識,在時代洪流下,兩岸人民攜手,全球華人凝心聚力,將匯聚起難以抗拒、共同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的磅礴偉力。

孫健萍分析指出,隨著上海合作組織峰會9月1日在天津召開,俄羅斯總統普丁與印度總理莫迪親自出席,美、中地緣政治正產生極大的重組,尤其是「中國龍」與「印度象」的「習莫共舞」,並轉向簽署譴責美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天津宣言」,都被視為是狠將川普對印度施加50%懲罰性關稅一軍,使得西方社會透露出前所未有的焦慮。

精選報導:法總理又倒臺了! 馬克宏3年內的第4位 陷憲政危機 CNN : 這2人在偷笑....

他說,不久前中國大陸還背負來自歐洲西方民主陣營「產能過剩」等中國威脅論罵名,川普顛覆全球貿易體系,意外提供習近平凝聚全球夥伴的契機。習近平藉此提出「全球治理倡議」,無疑透過自身主導的國際多邊機制,打造一個新的化解紛爭、尋找共識的平台,進一步凸顯中國大陸成為穩定世界經貿體系的堅定捍衛者。

孫健萍進一步表示,9月3日習近平在普丁、金正恩和20名各國領袖陪同下,參加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閱兵」,首次展示「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展現主導國際新秩序的底氣;反觀美國,則似有從自由貿易體系及全球秩序格局中逐漸淡出的趨勢。

孫健萍強調,「上合峰會」與「九三閱兵」後,國際形勢出現微妙變化,為台灣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世界上最過剩的是政客及武器,最缺乏的是和平使者與和平;全球華人的利益不應僅以強國的國家意志馬首是瞻,而應站在人道主義的世界人權制高點,致力於消弭戰爭、緩解疾病、飢餓與貧窮,並解決氣候變遷等災難,以維持亞太區域的和平及穩定,進而促進全體人類的平等與可持續發展。

他最後總結,正值全球關注烏克蘭、巴勒斯坦、伊朗戰亂,並投射到台海之際,全球華人政治領袖應該發揮領導影響力,應共同深化「藍色台海倡議」作為回應習近平「全球治理倡議」的前提共識,推動台海成為經濟共榮、文化共融的藍海,而不是兵凶戰危、廝殺鬥爭的紅海,兩岸應儘速恢復教育、文化、經貿、宗教、體育賽事的密切交流,以合作、對話來消弭對立、對抗,以共謀人民的福祉。